罪己詔,在皇權時代幾乎可以看作是一個大殺器,因為在古代,不論是高層還是底層,內心都認同著一個觀念,那就是皇帝是不會出錯的。
所以一道罪己詔,便能讓百姓歸心,因為在百姓看來,這個皇帝竟然會認錯,天啦,他一定是個好皇帝!
當然,說是罪己詔,其實通篇都是在推卸責任,其中大部分鍋還是甩給了別人,皇帝錯就錯在御下不嚴、對壞人抱有憐憫之心、好心辦了壞事之類的。
這次的事,便被嫏嬛給定性成了前朝餘孽作祟,是他們給縣城的水中下了毒,導致整個縣城都感染了瘟疫,她不該顧念舊情當初沒有對前朝餘孽趕盡殺絕,此時自責不已,並一想到死去的百姓,就忍不住淚流滿面云云。
在這個罪己詔還未出現的年代,嫏嬛情深意切的此詔一出,頓時忽悠住了不少人,至少是沒人把瘟疫往嫏嬛身上扯了,有心想往她身上扯的,面對此大事,也只能閉口不言。
隨後,嫏嬛便安排軍隊將縣城周圍給圍了起來,只許進不許出,患病者隔離以防傳染,又派遣了醫術高絕的御醫過去,亦發文尋找民間名醫,一旦有人成功研製出了有用的特效藥,不僅賞黃金千兩,還會加官進爵。
其餘細節,嫏嬛則是跟大臣們商量著來做,免得因為有自己忽略的細節而導致死亡人數驟升。
不過古代面對疫情的方法確實不多,因此嫏嬛開始絞盡腦汁回憶上輩子看到過的中藥,然後將有用的藥材都寫上,比如大黃、姜、蔥、豉等物,拿給御醫去研究劑量究竟放多少才合適。
當然,嫏嬛也做好了使用激進手段的準備。
畢竟古代交通不發達,能傳染的地域有限,如果研究不出有效的藥方,群體免疫又不行的話,那嫏嬛就只能選擇屠-殺和焚燒了。
不過如果不是實在逼不得已,嫏嬛是不會選擇這種做法的。
畢竟他們沒擋著自己的路,本不該死。
……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嫏嬛並沒有親自去看的打算,只通過書信和旁人口述知道了這次瘟疫的具體情況。
一開始是高燒不退,第二日開始腹痛如絞,第三日便失去了大部分行動能力,眼球外凸,第四日開始呼吸困難,至第五日人便失去了生命體徵,第六日身體便開始出現腐爛的症狀,第七日身體便會留出膿水,觸聞皆會感染。
其來勢洶洶,讓人聞之色變,畏之如虎。
而進去治病的御醫,哪怕做出了種種防範措施,也大半被感染了,《千金方》中總結的傳染病里,並沒有這等發病迅速幾乎不給人準備時間的病症,《瘟疫論》里亦沒有,甚至連相似的病例都找不到,這導致許多御醫只能從無到有的去摸索,拿自己試藥,然而等派去的御醫因此死了大半後,也依舊沒有試出有用的藥方,甚至連稍微遏制一下,延緩病症的藥方都沒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