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硃筆在摺子上批了一段字,批閱後的摺子被送回了索額圖府上,跟摺子一道送去的還有一位太醫。
那太醫替他診了脈開了方子,便回宮復命去了。
「索額圖當真病了?」康熙語氣淡淡的,聽不出是喜是怒。
太醫回道:「啟稟皇上,索大人確實得了風寒,身子有些虛弱,不過只要按時吃藥,好生休養幾日便可痊癒。」
送走了太醫以後,索額圖立馬回到書房,將其他人都打發了出去,屏住呼吸,緩緩打開了那本自己寫的摺子。
「卿輔弼重臣,勤敏練達,自用兵以來,翼贊籌畫,克合機宜。望卿早日痊癒,政務繁多,須卿助朕。」
這三行字,索額圖來回看了十幾遍,終於放下了壓在心中的那顆沉重的大石頭。
「多虧了那日太子殿下提點,否則失了聖心,老夫這頭頂上的烏紗帽,怕是真的就要保不住了,赫舍里一族的榮耀也會就此斷送。」
索額圖又休養了七八日,這才重新回到朝中,第二日,便被康熙提為領侍衛內大臣。
「臣領旨!多謝皇上聖恩!」
內大臣掌管統率侍衛親軍,護衛皇帝,地位頗為尊崇,非皇帝十分信重之人,萬萬是觸碰不到的。
這意味著皇上是將他索額圖看做最信任的臣子,這如何不讓他激動?索額圖頓時挺直了背脊,覺著今天的天兒都比平時更藍了。
不過他一直謹記著太子那句「推賢讓能,庶官乃和,不和政龐」。
在皇上詢問朝中政事的時候,主動推薦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即便有些是依附明珠那邊的。
這段時日觀索額圖的所作所為,康熙還算滿意,在□□一事上,他確實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議,如今廈門已收復,福建的沿海諸島也基本在大清的控制之下,裡邊自然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又過了一個多月,康熙將索額圖任命了議政大臣,在用人吏治,出徵用兵等事情上,多採納了他的意見。
近來朝中還有一件大事,大臣們多番爭議,一直未能最終決斷。
事情的起因是給事中李迥條上了一本有關出海貿易的摺子,本來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畢竟從順治朝開始,一直實行海禁,索額圖也看過這本摺子里寫的內容,還是他親自打回去的,給了個再議。
誰知過了幾日,明珠突然上奏說:「啟稟皇上,出海有利於民生,如今福建已盡數收復,且福建除鳥船外,也有不少其他船隻,雖不是特別大,但也可以用於出海,臣以為可以開海禁。」
「你們怎麼看呢?」康熙詢問朝中諸位大臣,想再聽聽他們的意見。
偏於保守的保和殿大學士兼太子太師李霨上奏:「皇上,船若太小,雖能冒險出海,但畢竟不安全,危險太高,海面時有風暴,小船壓根抵擋不住,如此更容易折損沿海人口。」
機敏圓潤,資歷更深的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馮溥卻說:「出海貿易,確實對民生非常有利,我朝實行海禁幾十年,沿海地區人丁遷移,如今更加貧困,若能出海貿易,當地人可以此為營生,有了生存之本,才能長久地居於此地,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