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江寧知府于成龍叩見萬歲。」
這是于成龍第一次面聖,他有些緊張。
「平身吧,賜座。」
「多謝皇上!」
于成龍低著頭,屁股也只敢挨著小半邊椅子,看起來十分拘謹。
「朕記得你,本朝有兩個于成龍,一個朕曾說他是大清第一清官,可惜,他在今年四月病逝了。你與他同名,他也曾跟朕舉薦過你,你為官清廉,處事公正,他沒有看錯。」
聽見康熙提及對自己有提拔之恩的長官,于成龍忘了緊張,抬頭直視天子。
「於大人一直是臣的楷模,臣絕不會讓自己成為於大人的污點。」
「朕聽靳輔說,你於河道治理上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今日朕叫你過來,也是想當面聽你說一說。」
君臣二人當天談話談了許久,這位小于成龍還得到了康熙賜下的親筆手書,褒揚他為官廉潔。
不日,又越了兩級提拔他為安徽按察使。
江南黃河下游的多個州縣多年水患,難以根治,康熙命于成龍分理,仍由靳輔統管。
御駕行至南京,親自寫了一篇祝文,派遣官員前往祭拜,路過明朝舊皇城的時候,還寫了一篇《過金陵論》,提及明朝萬曆以後,政事漸廢,宦官朋黨相互構陷,賦稅日重,民心渙散,朝代覆滅。
「前朝興亡之鑑,朕應兢兢業業,日加儆惕。」
感慨過後,康熙或是批閱奏摺,或是讀書,每每都要到半夜才肯睡下,勤奮異常,陪侍御前的高士奇都快熬不住了,再加上他也擔心皇上過於疲累,於是在梁九功的暗示下,從旁勸說。
康熙卻說:「朕實覺書中義理甚悅朕心,故樂此不疲,愛卿不必擔憂。」
此次南巡一共持續了兩個月。
康熙回宮之後,將所見所聞都說了一遍給太子聽,又誇他:「保成勤奮好學,處事周全,朕才能在外安心巡遊這麼久,今後朕再離京外出,也不再有後顧之憂了。」
太子笑了笑,謙虛地說:「都是皇阿瑪及時回復以及朝中大臣們的功勞,兒臣不過是幫著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不必過於自謙,朝臣們也都跟朕誇你,朕都瞧在眼裡,朕的保成如今已經可以替朕分擔了,朕心甚悅!」康熙笑著拍了拍太子的肩膀,眼中滿是驕傲。
「兒臣聽說皇阿瑪這次打算徹底治理黃河下游水患?」
「不錯,朕此次南巡,發現了一個可用之才,說起來也巧,他也叫于成龍,與今年去世的于成龍同名,朕還叫人去查了他祖孫三代的底細,家世清白,他本人為官清正廉潔,頗有才幹,朕想用他的辦法疏浚河道,徹底平息黃河下游多年的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