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神情黯淡,即將踏上歸鄉之程時,卻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來信,讓他頓時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信中說:「中河既成,殺黃河之勢,灑七邑之災,漕艘揚帆若過枕席,說者謂中河之役,為國家百世之利,功不在宋禮開會通,在今,在靳。」
康熙初次南巡時,與靳輔會面,曾與他說,希望黃河水流能夠平緩,利於漕運。由此,靳輔受到了啟發,從黃河北岸開新河,此河被命名為中河。
中河一開,過往的船隻,可免渡黃河一百八十里之險,這是大功一件,中河即將竣成,來信之人的意思是要保他,這讓被免官之後,求助無門的靳輔怎能不激動。
信中並未表明身份,可這字跡靳輔卻覺得十分熟悉,他瞳孔大震,即刻去了書房驗證,翻開自己曾上書過的奏摺。
硃批的字跡有兩種,一種清麗灑脫,一種端重藏鋒。
皇上偏愛董其昌的字,所以他的筆跡清秀。
至於另一種,明珠曾私下與他說過,太子雖還未正式參政,私下卻已經時常代替皇上批閱摺子。
這封信的字筆力險絕,點畫勁挺,與硃批上另一種顯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竟是太子!
不久後,才升任僉都御史的郭琇再度參奏,這次被彈劾的對象竟然是當朝首輔明珠,以及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光祿大夫余國柱。
「明珠及其黨羽結黨營私、納賄收財、排除異己……」
郭琇總共列出了十一大罪狀,條條都附有證據。
康熙翻看過後,深深地看了一眼明珠。
這把火終究是燒到了自己身上,跪在殿中的明珠閉上了雙眼。
索額圖極為高興,徐乾學也勾起了唇角。
明珠、余國柱以及佛倫被免官,誰料事情至此,並未止歇。
湖廣巡撫張汧貪污被揭發,其中就涉及他曾向徐乾學行賄,徐乾學提前得知了風聲,他聰明,也確實有才華,直接面聖,辭官。
他正在編撰《大清一統志》一書,康熙同意他回歸田園,只是要他把編書的任務也帶回去完成。
朝中一時風平浪靜,大臣們個個都安分守己,生怕這下一個就輪到自己。
明珠賦閒在家,他終於看清了。
「既掃除了老夫這一派,徐黨也元氣大傷,索額圖如今還未做出功績,也不敢冒頭,這背後唯有一人可以做到如此,皇上啊,您果真是天生的帝王……」
如此隨意地將他們這些臣子玩弄在股掌之間,明珠是徹底怕了,也不想再繼續往黨爭裡頭摻和,如此便好,他年歲也不小了,也到了該含飴弄孫的時候。
中河竣成,消息傳到京中時,就得派人前去查看驗收,康熙不免想起靳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