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吃著太子親手做的桃干,繼續往下看。
看見太子說「甚是思念皇父」,臉上的笑容咧得更燦爛了。
太子除了關心他的膳食,還提醒他不要太過勞累,保重身體。
這封並不算長的「家書」,康熙愣是看了四五遍才放下。
他興奮地自言自語:「噶爾丹再如何英勇,也不及朕有太子這樣聰慧又孝順的兒子,俗話說『上陣父子兵』,有太子在京中坐鎮,朕自可放開手腳遠行,親自聯絡蒙古各部,下一次與噶爾丹戰,朕必勝!」
康熙一高興,又立馬給太子回了信。
「朕體安好,皇太子是否安?爾送來的桃干,朕見此不勝喜悅,已親自嘗過,味道極佳。」
卻一字不提清茶房送來的其他果乾。
這邊太子收到信後,並沒有再製作桃干,而是又給他送了兩筐新鮮的楊梅和枇杷過去。
康熙這兩年一直在外奔波,回京之後,便出現頭痛發熱,全身寒顫的症狀。
太醫只說:「皇上無性命之憂,需要慢慢休養。」
太子卻知道這是瘧疾,唯有一種名為金雞納霜的西洋藥,可以治癒此症。
這次他沒有猶豫,把消息放給了擁有此藥的傳教士張誠,第二日,張誠就帶著藥入宮求見,太子把張誠的話轉告給了康熙聽。
但康熙並不相信他,「此等來歷不明的藥,未經太醫之手,不知其中所含為何物,朕怎能輕易服用?」
「那兒臣這就找與皇阿瑪同患此病之人先服用,看此藥是否有效,若確定有效且與身體無害,還請皇阿瑪服用。」
康熙這才點頭同意。
太子只能尋找患有瘧疾的人先試藥。
他親自在御前侍疾,還沒等那藥試出是否有效,自己竟有了相同的症狀,也病倒了。
「太醫!都是幹什麼吃的!若是太子有任何差池,你們統統都得給太子陪葬!」
太子見此,只能強撐著開口。
「皇阿瑪,既然兒臣已經身患此症,不如就讓兒臣先替皇阿瑪試藥吧。」
康熙心中大為感動,他的保成竟然願意為他以身試藥,何其孝順,有兒如此,父復何求。
不過他還是很理智地拒絕了。
「不行,你是大清的儲君,怎可以身犯險。」
「可皇阿瑪是大清的天子,是兒臣的阿瑪,若是兒臣試藥能夠早日確保此藥有用,皇阿瑪便可早日康復,這是我大清之幸,也是兒臣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