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兩個小洞是進氣口,上面的一個小洞是排煙口。
等到洞挖完了,穆奚就把木柴都堆了進去。
木柴之前天氣好的時候就曬乾了,現在下雪後自然就打濕了。
不過製作木炭,濕柴要比乾柴更好一些。
乾柴控制不好容易在還沒有變成木炭之前就燒成灰,好處就是燒的很快,一天多就能燒一小窯。
濕柴容錯率比較高,出炭率也高,就是要控制好火在裡面持續燃燒,保證不熄滅。
就是比較費時,得燒個三四天。
趙葉青把撿的乾燥松針和松果遞給穆奚,用來引起火。
濕柴不好點燃,外頭得加一圈乾柴,等到乾柴燒起來,兩人連忙吹氣扇風,等到火苗逐漸點燃濕柴,再將穆奚提前物色好的一塊大石板蓋在洞口。
石板四周用摻了水的濕泥巴糊起來。
濃煙從縫隙中飄散出來,兩人藉助濃煙查缺補漏,除了最上頭的洞,底下哪裡冒煙就用泥巴堵住哪裡。
直到大洞口不再有煙氣冒出,才算初步成功。
接下來的時間裡。
穆奚每天除了在家裡準備製作浴桶的木材,就是在看炭窯的火。
見到煙多了,就趕緊把底下的進風口給堵住,等到煙慢慢變小了些,就把上頭的洞也堵起來。
木柴到了這一步就會在洞裡慢慢碳化。
三天後,摸著炭窯的溫度已經逐漸降低了,也就到了能夠開窯的時候。
把上頭糊著的泥巴挖開,沉重的石板挪走,裡面原本堆的滿滿的木柴已經消失。
只在洞底留下了一堆黑色的木炭。
穆奚拿了一個用手掰斷,木炭碳化的很好,顏色是沒有雜色的烏黑,兩塊木炭敲擊,發出了清脆的金屬音。
趙葉青把提前準備好的大竹筐拿過來,兩人把洞裡的木炭都裝在了裡面。
約摸有三十斤左右。
這還是兩人第一次燒炭,炭窯不大燒的不多,不知道只供給雞舍和羊圈能用多久。
抽時間還得再燒一窯。
木炭拿回家,放在了原主屋裡,正好裡面是糧食和乾貨,木炭放在裡面還能除濕防潮。
這三天,不僅是木炭燒好,晾乾濾水的葛根粉也做好了。
一大坨葛根粉在紗布裡面,幹了之後結成了一個籃球大小。
穆奚拿著一個乾淨乾燥的盆接著,趙葉青把這一大坨葛根粉捧了出來。
結的很硬,她拿了一把乾淨的菜刀,用刀像切土豆片一樣,把葛根粉一點點削下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