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決定還是用之前在梅山的方法,做一個打穀桶。
在梅山的時候水稻只有那麼一點點,脫粒後用簸箕拋起稻穀再落下就能去除掉穀粒裡面摻雜的秸稈乾草。
現在小麥水稻和後續的油菜籽都需要去除雜質,光用簸箕人力操作肯定不行了。
穆奚在去年的時候,就在山下拆了一台用於去除雜質的風車,本來是打算冬天之後就收割冬小麥,然後自己照葫蘆畫瓢的做一台。
可沒想到這冬天還沒過,小麥就凍死了。
穆奚思索著,「家裡的工具不多,現在除了打穀桶、風車,還得做個木擂子。」
木擂子是用來給稻穀脫殼的,脫完了殼稻穀就變成了糙米,最後再用原主人留下的大石搗和配套大木杵輕輕的舂米後,就能把糙米變成白花花的精米。
打穀桶不難做,用木板拼起來就行,可風車和木擂子就比較精密了。
穆奚把之前畫好的風車圖紙拿出來,檢查沒有什麼紕漏之後,又在紙上開始畫木擂子的圖紙。
木擂子運作方法和石磨相似,是用推力轉動來使稻穀脫皮。
只不過石磨用的是石頭,硬度很高十分耐磨,可用來磨稻穀就容易壓碎米粒。
木擂子的選材就比較講究,既要選用木頭作為主材料,讓米粒不會一下子就粉碎,也要考慮到耐磨性,木頭材質要選用硬度比較高的檀木桑木和楠木。
所有的材料除了木頭之外,還得用上黃泥。
木擂子分成上扇和下扇兩部分,上半部分中間留空用來倒入稻穀,上扇的底部和下扇的頂部有雜木做的齒槽。
上扇留空的磨孔,剛好套在下扇中間的磨芯上,磨孔如同一個漏斗,讓穀物自然下落到齒,以便推磨。
這個工具製作起來並不簡單,要不是他們這山溝里比較窮,從小就看山下村子的里人用這些工具,這才掌握些許門道。
但凡村裡有點錢能買個電動的打米機,他們倆現在都得抓瞎。
第215章 小麥收穫!
穆奚把大致的圖紙畫出來之後,就交給了趙葉青完善。
自己則是出門去砍樹。
「你的腰確定沒事了?」
趙葉青還是有些擔心,畢竟傷的是腰腹,一旦出問題都不會是小問題。
穆奚左右扭了扭腰,「沒覺得有什麼問題了。」
腰上沒問題了也不能自己扛著木板回來,得用牛拉板車才行。
以往做些什麼東西,穆奚都是在林子裡砍完樹之後,用鋸子分割出來木板後才搬運回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