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呢?」裴沐珩面無表情看著她,
徐雲棲溫柔道,「咱們可以說些別的。」
柔柔軟軟的眼梢似輕羽,一眨一眨,拂過他心尖。
他就這麼看著那截狐狸尾巴縮了回去,今日是她生辰,她又經歷了那麼慘痛的過往,這個時候與她計較這些,顯得很沒有風度,裴沐珩無奈揉了揉眉心。
沒有開口與他喊和離,已是進了一大步,裴沐珩這樣安慰自己。
第 39 章
深夜奉天殿, 燈火通明。
刑部尚書蕭御與大理寺少卿劉越將連夜突審的口供呈給皇帝。
皇帝翻了幾頁就擱下了。
早在兩刻鐘前,錦衣衛與東廠的人已將青山寺情形口述稟給皇帝,皇帝對荀允和一事已大致了解。
難以想像這種千年難遇的離奇事竟然會發生在荀允和身上。
荀允和一身白衫孑然跪在殿中, 修長的脊樑微微曲躬, 雙手扶地,手邊是疊好的一品仙鶴緋袍及玄黑的烏紗帽。
荀允和眉目低垂, 神色寡淡, 「陛下, 臣無顏立足朝堂,還請陛下除去臣一切官職,按罪發落。」
皇帝眉心快皺成川字,他問立在荀允和身後的蕭御和劉越,
「三法司怎麼說?」
劉越眼觀鼻鼻觀心,靜默不語。
蕭御先一步拱手道,「回陛下,臣核對了所有供詞, 確認荀大人無縱妾行兇之實,他亦是被人蒙在鼓裡,深受其害。」
不等蕭御說完, 荀允和木聲接話,
「陛下, 臣有失察之罪。」
皇帝看向蕭御, 「荀卿真的有罪嗎?」
蕭御回道,「稟陛下,依大晉律歷, 若本人為受害者,可免去失察之責, 所以,荀大人,無罪。」
皇帝緩緩吁了一口氣,慢慢挪了挪壓在供詞上的玉鎮,陷入了兩難。
荀允和初次進京以一首《山陽賦》名動天下,這篇賦當夜便被錦衣衛遞到他手中,洋洋灑灑上千字,引經據典,妙語連珠,一氣呵成,起筆於山陽亭,落筆民政社稷,筆鋒犀利而不失溫和,皇帝十分有好感,由此記住了他的名,後來荀允和果然不出所望,次年考了個進士第一。
殿試當日,皇帝現場出題,他不卑不亢,對答如流,本是狀元之才,皇帝為了壓一壓他的風頭點為探花,是年入翰林院任編修,旁人在翰林編修至少得任兩年,荀允和沒有,當年江南出了大案,南京玄武湖魚鱗圖冊被人一把火燒了,此案非同小可,牽扯南京官吏地主豪強甚至商戶,無人敢接手,荀允和主動請纓,二十出頭的少年攜著尚方寶劍下江南,肆意熱血斗豪強,用了三年時間重新丈量土地,修復圖冊,為戶部和朝廷捏住了江南賦稅的根本。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