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不緊不慢跟在身後,對著裴循始終沒有好臉色,「十二弟腿傷好了嗎?父皇龍體康健,器宇軒昂,哪裡需要你獻殷勤,從此處至天壇一百零八台階,你別絆著自個兒便好。」
對於他的嘲諷,裴循並不惱怒,反而認真回道,「我朝以孝治天下,父皇自是龍精虎躍,身為兒子的卻得時刻記著孝敬父母,這也是給天下人做表率。」
格局高下立判。
秦王胸悶。
皇帝淡淡瞅他一眼,移開目光往前下階。
辰時末,皇帝攜皇子皇孫抵達社稷壇,社稷壇下聚了烏壓壓一群人,除了文武百官還有上六衛的將士。
皇帝立在祭壇最上,由劉希文並羽林衛大將軍左逍林護佑,其餘王爺皇孫均在台階下按品階站班,左下從十二王裴循起,身後跟著秦王,陳王等十幾位王爺,在裴循後排則是以秦王世子裴文成為首的皇孫。
皇帝右下首列著兩排三品以上朝廷大員,再往下則是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員,及護衛左右的上六衛將士,將士們個個頭戴鳳翅盔,身覆褐鎧甲,英姿勃發,神色肅穆。
一眼望去,烏壓壓上千人,浩浩蕩蕩,氣貫如虹。
隨著一聲號角吹響,所有人下跪磕頭,
「臣等恭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一陣山呼萬拜,震天撼地,場面蔚為壯觀。
而在這般正式恢弘的場面中,獨獨缺了一人。
這便是熙王。
朝廷每年年初年尾均要祭拜天地,每月禮部與太常寺也有日常祈福,日子不是初一便是十五,而這一回與平日不同,定了十月十六。
皇帝何以將這麼重要的日子定在十六,只因這一日是已故明月長公主的誕辰。
誰都知道明月長公主出生時,天降祥瑞,皇帝將之視為大晉的福星,故而這一回泰山封禪,他定的也是這個日子。
既然與明月長公主有關,熙王這個「罪魁禍首」就不應該在場了。
熙王很識趣地尋了個藉口沒有進宮,皇帝自然默認此舉。
知曉真相的唯有當年宮裡老人。
只是熙王被皇帝嫌棄已不是什麼秘密,眾臣替熙王鳴不平的同時,也都習以為常。
很快祭祀典禮開始,禮部尚書鄭玉成從小內使手中接過匣子,現場打開,隨後開始宣讀祭天地詔書。
「皇天在上,后土照臨,今朕承先祖之遺志,繼往聖之偉業,特告天地神明...」
「大晉創國至今有一百又二十一年矣,承天之佑,集地之靈,億兆黎民安居樂業,華夏四土邊塵不驚,朕常上思兢恪祖業,下憂庇護黎民,無日不懷惴惴之心,宵衣旰食,不敢斯須自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