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貴女想來是認出來了,瞬間紅了臉頰,更加不敢看紀硯白了。
紀硯白很是莫名,卻裝成沒有看到,目光重新投到俞漸離身上。
俞漸離靠近花燈之後,先是檢查了一番自己花燈是否擺放正確,確定之後,他才檢查起了機關,發現機關擺放了,但是因為觀看的人眾多,導緻密不透風,所以機關乾脆沒能啟動。
他只能到處尋找,最後將機關臨時修改,換了一個位置,這回機關終於能夠啟動。
人群里傳來驚呼聲:「這個花燈能開屏!」
「它能動!它能自己動!都沒有穿線控制。」
調整好了花燈,俞漸離才面向眾人,看著烏泱泱的一群人,他只覺得眼前發暈,竟然有些無所適從了。
台下觀看花燈的人也不著急,仿佛看著一個小美人站在台上手足無措也挺不錯的。
俞漸離調整了一會兒情緒,才說道:「我製作的花燈是兩隻孔雀。」
台下大笑出聲,有人起鬨:「我們認得出來!」
「做得很真實,完全看得出來。」
俞漸離被調侃得紅了臉頰,強撐著繼續說了下去,完全是拿出了自己口試時的氣勢來:「它是一隻白色孔雀,和一隻藍綠孔雀,加上孔雀腳底的石塊裝飾有一丈高,一共有五萬餘片羽毛,每一片羽毛需要剪五百刀。」
介紹到這裡,之前的調侃聲消失,變為了一片驚嘆聲。
俞漸離毫不遮掩有其他人幫助,繼續說了下去:「羽毛的修剪有其他工匠的幫助,他們有修剪過三百刀,在收到半成品後,我仍舊覺得不夠完美,所以每片羽毛都有過再加工。」
人群中似乎也有做花燈的匠人,問出了重點問題:「整個花燈你都做了哪些部分?」
「花燈的設計,骨架的拼接,燈盞的擺放位置,對燈火位置的調整,也是花燈重要的部分。還有後期羽毛每片二百剪左右的修改,以及一根羽毛一根羽毛的粘貼固定。」
「那這個可以開屏的機關是什麼原理?!」又有人問道。
俞漸離繼續有條不紊地介紹:「其實就是簡單的風車,有風進入這個通道後,帶動裡面的機關旋轉,可以讓這隻孔雀開屏。孔雀的尾端有重力裝置,在沒有風吹動機關時,下墜力會讓它再次合攏。」
這時一個孩童的聲音問道:「有風進去,不會把燈吹滅嗎?」
「機關通道和燈擺放是兩個空間,機關是一個密閉的通道,與燈不會產生連鎖反應。」
之後還有人問了一些刁鑽的問題,比如如何拼接固定骨架,他燈火擺放位置調整過程等等問題。
之前有過楊桐嶼花燈頂替,被人質疑的事情發生,有人提議讓楊桐嶼公開回答旁人的問題,這樣就能證明花燈是他做的了。
可楊桐嶼拒絕了,並且無視了質疑他的人,畢竟他的身份高貴,哪裡是一群匠人能質疑的?
有些懂行的,則是想要進工部,更不會得罪楊桐嶼去質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