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第一人稱寫,代入感強烈。
第二個,書生與丫鬟,一般來說是書生負了丫鬟,這裡剛好相反。
第三個,與朝廷官員有關,這就引致大家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呢?討論度一旦升高,熱度就止不住的。
第四個,大家都會代入丫鬟的角色,她會不會後悔自己當日的有眼無珠?
縱然故事的後面寫著本故事虛構,但都架不住吃瓜群眾熊熊烈火似的好奇心。
鄧大人的事,當年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
至於原先是秀才,之後是朝廷大員,從燕國開國以來,不知道凡幾。
因為郭先生並未有寫時間,因此猜測的範圍就實在太廣泛了。
鄧夫人自然也看到了小報登的這個故事。
她沒辦法不留意,因為她知道自己的夫君,當日就是被一個丫鬟瞧不上。
所以,她看完之後就已經對號入座。
鄧興中午回來陪夫人用膳,鄧夫人便取出小報給他看。
鄧興看完之後,放在了一旁,笑著說:「說我呢。」
「不生氣?」
鄧興搖搖頭,「不生氣。」
第372章 原因呢
鄧夫人以為他會生氣,畢竟這些陳年舊事被挖出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外頭的人也不知道是誰。
只是,終究不是光彩的事啊。
鄧興握住夫人的手,嘆息一句,「這裡頭,寫出了我所有的心路歷程,只是,是否真的感謝丫鬟的不嫁之恩,說不上感恩,不存在感恩或者存怨。」
基本是毫無相干的兩個人。
年輕時有意難平的,後來很幸運遇到了夫人,娶到了夫人,所以才會說小報寫出了他的心路歷程。
他眉目繾綣,「我高興的緣故,是小報寫出了我如今的幸福,我的幸福來自於你。」
入仕多年,忙於公務,總有疏忽夫人的時候,他們也會像尋常夫妻那般發生口角。
以前總會哄著她,自從升任吏部尚書,他被吹捧慣了,回到府中對著夫人,偶爾也會擺出二品大員的姿態。
即便他沒有變心,但也不若原先對夫人好了。
是小報提醒了他。
所以他一點都不生氣,還高興呢。
鄧夫人見夫君眉目溫柔,心頭自然也是歡喜的,她頓了頓,道:「你知道那丫鬟是誰麼?」
鄧興道:「是誰都不重要。」
鄧夫人沉靜說:「是誰確實也不重要,但這宗隱秘舊事登在小報上,顯然是衝著你來的,南陵小報,我記得是蕭王府敏先生籌辦的,蕭王府登出此事來,是想做什麼呢?這點咱們要深思。」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