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那時誰也不知道,這一走,就走進了上位者精心布置的陷阱,走進了一條充滿血的不歸路里。
進攻、打仗、出征,全都是假的。唯有上位者與日俱增的猜忌心,和朝堂上那些爛在骨子裡的陰私詭計是真。
父親雖帶著沈家屈居於塞北,可朝堂內關於他的風言風語從來就沒斷過。在那些參他的奏章里,他為躲鋒芒帶著整個沈家移居到塞北去,那就是別有居心,他為臨近的貧苦遊民提供吃食,那就是與別國暗通款曲,與部落進行交易那就更不用說,肯定是通敵叛國,懷了不軌之心想要謀逆。
我後來參透了權謀,才明白這些風言風語本就是忌憚沈家的老皇帝內心的真實想法,只是藉由大臣的口給了他一個冠冕堂皇可以下手的正當理由罷了。
總之,在那年冬季,在父親還在天真的、拼命的、向他效忠的君主上書,希望朝廷可以放過部落那些無辜百姓的時候,一場剷除異己的驚天陰謀和一張涵蓋了沈家所有人的奪命巨網就已經悄然而至了。
大梁的老皇帝悄悄在年節朝會時,私下與鄰國達成了協議。大梁會先假裝授意沈將軍進攻部落,並派人在沈家軍的飯菜里動手腳,等到沈將軍帶著隊伍走到雪原深處,提前藏在大軍里的、和在雪原埋伏好的鄰國士兵就會衝出去把他們全部殺掉,再偽裝成雪崩降臨的假象,哀嘆一句「時運不濟」就算了結。
甚至為了讓這場大戲以假亂真瞞過所有人的眼睛,大梁還不惜兵卒,直接準備了十萬將士派來塞北,充當戲台子上邊邊角角連一句詞都說不出來的配角。
而被當槍使的北荒部落,只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在事後上一封文書,說自己痴心狂妄不該覬覦大梁,願對大梁俯首稱臣再不挑起戰火,就可以免去對大梁的歲供,並得到一筆足夠讓部落一整年不挨餓的「談和費」。
鄰國剷除了一位驍勇善戰的大將軍和十萬鐵騎,暗地裡削弱了大梁的勢力;皇帝除掉了一個梗在他心裡的心腹大患,樂呵呵的過了個好年;部落得到了一整年的豐厚物資,可以不用再擔驚受怕挨餓凍死。
多麼划算的一筆買賣啊。
只不過是死掉一個將軍和一群微不足道的、由賤民組成的士兵,就可以換來三方的共同利益,對昏庸的老皇帝而言,天底下再也沒有比這更划算的買賣了。
至於那十萬將士的家人哭的有多悽慘,沈家上百口人戰死的時候有多慘烈,那遠坐明堂之上滿肚子猜忌懷疑的君主又怎麼會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