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將士騎著高頭大馬從陡峭的山坡一衝而下,如猛虎下山沖向蒙兀陣中,又有哨兵揮著大纛從西翼一路往東線歡呼,
「陛下御駕親征,命諸位將士死守國門!」
正在奮戰的大晉將士聞言頓時熱血沸騰。
皇帝親臨,還有什麼可怕的!
他一定帶了大軍馳援!
一想到身後有人,大傢伙心神振奮。
打仗有的時候拼的就是士氣。
大晉軍心一穩,蒙兀這邊就開始亂了。
有人提議強攻,有人提議退兵。
裴浚適時著人躲在山脈後搖旗吶喊,佯裝援兵。
燕承帶著他的嫡系親軍,率先沖入陣營,一刀一個人頭,在這股銳氣的逼迫下,西翼大軍率先撤退。
也有狡猾的蒙兀人,意圖偷襲大晉皇帝,可惜黑壓壓一群人,個個著黑衫,辨不清哪個是裴浚。
裴浚立在山腳一處矮坡,搭上長弓對準夜色里的敵軍將領射箭。
他自小習武,射藝超群,一射一個準。
眼看兩名參將落馬,蒙兀不敢遲疑,轉身撤退。
齊亮深知裴浚身後並無援軍,有意回城。
可惜那位鐵血帝王縱馬從他身側越過,喝道,
「全軍聽令,給朕追過去,敢退者,殺無赦!」
校令軍就在身後等著,人家皇帝都往前沖,他們這些做將士的還有什麼好遲疑的,一個個不要命往前撲。
可憐大兀且戰且退,不停瞟著大晉軍後,
十萬援軍呢?
待被打得四分五散,節節敗退,也沒見著傳說中的禁衛軍。
從半夜子時追到翌日午後,直到蒙兀徹底撤退,大晉將士方在撈刀河畔停下來。
此地原是大晉的疆域,先帝朝被蒙兀奪走,成為兩國的緩衝之地。
過了撈刀河,也是大晉的故土,裴浚與鳳寧上回分別的風林鎮就在這片河域的上游,如今這些地兒徹底被蒙兀占據。
那一夜住在風林鎮的邸店,聽著老闆娘一口熟稔的大晉話,裴浚便發過誓,他要將這片土壤奪回來。
於是,在齊亮提議回橋頭堡時,被裴浚拒絕了。
「就地紮營,安寨生火。」
好不容易收復一片疆土,哪有退回去的道理。
且他真這麼退了,三郡王便能猜出他的虛實。
好不容易在三郡王嚴密的布防下撕開一道口子,且不如順水行舟,繼續迷惑對方。
將士們跟著皇帝打了勝仗,精神倍增,立即遣了輜重兵紮營安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