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說不上是誰幫誰呢。
18 歲的宋倪肯定想不到,自己 28 歲時最好的朋友會是林霽予。
這所以理工聞名的高校,本來女生就少,女生宿舍樓只有兩棟。宋倪所在的人文社科學院和林霽予那個花錢就能上的 3+1 留學項目,都把剛入學的新生安排在了同一棟女生宿舍樓。
兩人作為同級,甚至被分在同一個樓層。
繼「白富美高調求賢郎」未果,林霽予很快做出另一件非常人能想像的事。
當時北京很多大學的住宿條件並沒有那麼好。像她們學校,還停留在沒空調沒獨立衛生間的六人宿舍水平。宋倪就在和另外五名室友同住。
林霽予就讀的,單從名字看根本不知道是學什麼的國際藝術管理專業,則稍微好一點,是四人間。多出來的空間給她們每人加了一個柜子,其餘配置不變。
林霽予報到後,根據指引來到寢室,其餘三名室友已經提前入住了。
按理說都是花錢上學的那一派,大家家庭條件都差不多。但其他人沒有林霽予這麼矯情,早就鋪好床,收好行李,看上去已經做好了過普通大學生活的準備。
只有林霽予,皺著眉在寢室轉了一圈,然後果斷轉身出門,踩著嗒噠作響的高跟鞋找輔導員溝通去了。
她的行李箱還放在寢室角落,人卻再也沒出現了。
直到三天後,別人都上了好幾天課,她才再次現身,拖著她的小行李箱,直接搬去了一間空著的寢室。
傳言很多。有人說她是直接甩了一份證明自己精神有問題的病例出來,也有人說是她拿到了所有室友簽字讓她調換寢室的申請書。也有更直接的猜想,就是她使用鈔能力過了輔導員這一關。
總而言之,她成功了。
即便如此,宋倪也很少在寢室樓里看見林霽予。
當然,就算見到,宋倪也會躲得遠遠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
宋倪的人人主頁上,簽名是「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在高三的最後一個學期,她還在買新聞雜誌,夾在教科書里偷偷看。這些遙遠的文字,陪她度過一個又一個要苦讀到後半夜兩三點的夜晚,為她撐開一小片可供呼吸的水面。
這一年,她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叫《另一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