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天安道:「啟稟陛下,臣卻有一事懇請陛下。」
孫佑常在一旁,早已站立難安,額角沁出冷汗,後背衣裳已然被汗水浸濕。內心翻騰,不斷勸說自己,他與外敵勾結,使得薛老將軍大敗而歸的事情,薛家肯定沒有證據,想要狀告自己,豈是那麼容易的事。
「哦?講——」劉子駿不急不慢。
薛天安:「草民是薛啟榮之子,本名乃是薛天安。當年父親禦敵有失,被先皇貶謫為庶民,父親始終想要為國護衛,因此鬱鬱寡歡,最終亡故,導致家境敗落。父親為我取名『天安』寓意『天下之安』,草民改了名字,日夜苦學,想有朝一日能不負父親的期望,真正能擔得起『天安』之名。因此,懇請陛下准許草民前往邊境,為國禦敵。」
「好!不愧為我大梁男兒,朕封你為五品定遠將軍,給你一千朕的親衛,任你指揮,前往邊疆,協助孫將軍保家衛國。」劉子駿道。
他倆這一本正經、一唱一和的不熟模樣差點逗笑了蔣晏。早就發現薛天安不似表面的正直,有幾分聰慧機敏在。
劉子駿看向孫佑常:「孫閣老以為如何?」
孫佑常擔憂了半天,發現薛天安並沒有向皇上告狀,皇上想把薛天安這毛頭小子安插到軍隊去。到了邊疆,就是他三弟的天下,怎會怕這黃口小兒?!皇上還是太天真。
孫佑常笑道:「薛天安能有這份為國之心,理應成全。」
「好!就這麼定了。」劉子駿笑道。
回宮路上,蔣晏有些不解地問道:「陛下,何不留下邢武人,當做孫佑常謀害薛天安的證人?」
「朕羽翼未豐,還不想打草驚蛇。」劉子駿眯了眯眼,道:「古往今來,皇帝想要誰死,需要證據嗎?」
聽此,蔣晏不覺脊背發寒。
「文試成績有結果了嗎?」劉子駿問道。
蔣晏躬身回答:「閱卷已完成,第一名是柳成意,乃是城南柳國公的孫子,京城有名的才子。第二名是陸少峰,太僕寺少卿的長子,陸明遠的親傳弟子。第三名是……名字巧了,叫陸明,倒不和陸明遠有關,是從皖南來的窮苦人家。」
「第一第二都是世家子弟,前十有幾個屬於世家子弟?」劉子駿問道。
「有六個……陛下,此次閱卷,臣絕對沒有收取任何的好處。」蔣晏解釋道,「此次已然是寒門錄取最高的一次,三甲進士共有二百名,有六十七人為寒門。」
劉子駿道:「一甲狀元為陸明,榜眼、探花從剩下的前十名寒士里按名次選。柳成意第四,陸少峰第五。此次三甲進士,朕要求寒門至少占到六成。」
蔣晏抿了抿唇,道:「陛下,此番是否有失公允?學子苦讀多年不易,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及第,恐怕有些可惜……」
劉子駿不以為意,笑著問道:「世家子弟往往有名師教導,只管學習,而寒門子弟無良師教導,甚至要忙於生計,這公平嗎?且不說這些,只問你,朕私下讓你給薛天安開小灶,對於其他武人就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