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兄長一唱一和的捧場,許澤平心中的負能量頓時消散,他的雙眼彎彎這就是傳說的精神鼓勵嗎?
原地緩了半盞茶時間,許家人終於動身了。
跟在大人的身後,許澤平下意識的往水田裡瞟了一眼,下意識的詢問:「阿兄,那些秧苗不用帶回去嗎?」
許澤平自然知道他說的是那麼還沒有來得及插進水田的秧苗,前些年江平村自然也發生過被偷秧苗的事情,但自從盛安帝登基以後,輕賦稅....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江平村也就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了。
「無礙,放在水田裡,秧苗還鮮活些。」
五月初正直插秧的季節,現如今日頭下山了,正是村民們收工回家吃晚飯的時候...三三兩兩的走進村口,相互的打招呼閒聊,好不熱鬧。
「呦,松山,回來了吶,咋都不吱聲嘞?」
「是啊,這一下子家裡呼啦這麼多人,糧食可夠吃嘞?」
「昨日回來的,因為出發的晚,到家都天黑了,所以沒有來得及去拜訪七伯你們嘞~」
「夠吃夠吃的,家裡都備著糧食來的呢!」
許松山笑呵呵的依次同各位鄉親閒聊,然後依次讓孩子們認人。
好一頓寒暄後,在村民們的熱情中,許松山夫婦領著一群孩子拐進了江平村的村尾。
許澤平他們祖上也是富庶過的,相傳他們的高祖父是前朝正二品的督察左御史,為官不說多麼的兩袖清風,但也是難道的好官。
也為百姓做了不少的事情...只不過前朝皇帝昏庸無能還暴政,多次死諫都沒有用,他高祖父就心如死灰。
恰逢時局混亂,他高祖父就辭官帶著親眷歸了故里。
他高祖父回到故里的第三天就病了,在餘下的時光里,他拿出畢生的積蓄、囑咐他的兒子買了上百畝的良田,給了後人留了條活路。
他的高祖父也在回村的第一個月後,與世長辭了。
他的曾祖父謹遵高祖父的遺願,過著農耕生活,並且教育他的兒子,也就是他們的爺爺,不到太平盛世,許家不出仕。
他們的曾祖父離世以後,祖父察覺到時局已經安穩,便生了讓孩子考科舉的心思。
於是就變賣了幾十畝的良田,在鎮上盤活了一塊地皮,修了許宅。
在許松山他們離開後,江平村的村民們都還在議論,「這松山他們還真是念舊,不管如何發達,都還記得回來看望看望,掃掃墓之類的!」
「是啊是啊,不像某些人啊,一發達了,連家都不要了。」
「那可不是,說什麼在京都里做大官,做大官還能不要阿父了不成?」
「呸,就是個見利忘義的白眼狼,他要是回來,我定要為四叔出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