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就罷了。
聽說,這次國家和某總局為了徹底杜絕明星作弊的現象,還特地耗費重金請來了一位國寶級科研大佬成為主考官。
這位科研大佬在這本書里的待遇,就跟曾經宋知言想報考但失敗了的那位大牛導師一樣,履歷也極度相似。
都是少年班天才出道。
16歲就考上了世界一流大學。
也都是大學期間就碩果纍纍,讀研的時候就直接在世界頂刊發表論文。博士之後,更是直接越級成為學科帶頭人,頂級學者。
作為曾經二戰考研的過來人,宋知言覺得自己對這類人還是蠻有發言權的。
首先就是嚴謹。
大牛導出題的題目那叫一個邏輯優美!
光是看看題干就覺得心悅誠服。
其次還是嚴謹。
不僅對自己出題嚴謹,對學生也嚴謹。
宋知言自認為題目答得已經相當完美了,也準備地足夠充分,但在複試面試時,還是因為導師最終的正確答案而汗流浹背。
所以說——
想糊弄過去是不可能的!
這種人物,只需要一眼就能看出宋知言的真才實學。哪怕這只是一場考試綜藝。
若是再給宋知言長一點的時間。
比如像考研一樣,給他兩年,阿不,一年也行。
那宋知言想,恐怕他能稍微有點信心通關。
但三天?
「要不,還是考慮考研三戰吧?」出租屋一米五小床上,宋知言摸著空空如也的肚子,心虛地想。
—
當然,三戰是不可能三戰的。
古語有云,事不過三。
宋知言受夠了考研的苦,對他來說,哪怕是娛樂圈混不下去了,去跑外賣,當保安,恐怕都比再全職備考一年來得容易些。
也因此,在絕望過後,哪怕依舊絕望,宋知言卻開始了自己的複習。
冷靜下來後。
他決心先從這個綜藝的起源分析起。
其實仔細一想,雖然這檔綜藝的確沒對外公布考點?可是綜藝的目的卻是相當明顯的不是嗎?
都明目張胆的叫「誰是魚?」了。
這條魚總不能是石鍋魚吧。
想來想去,也就只可能跟九年義務制教育漏網之魚這個梗有關係。
所以……難道說考點是小學和初中的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