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閱讀理解。
這類題目從前可是讓宋知言好不困擾。
他也不明白,怎麼隨便一段兒描寫就都能表現出作者的思鄉之情呢?
所以,語文這一科目,節目組最好考的,其實就是上回的小學考場的題目:經典古詩文背誦!
唐詩宋詞。
那麼多的素材,隨便挑選一些經典名篇,拿出來既有說服力,也能考察明星的文化水平。
所以宋知言的複習方向也就很明顯了。
他要把小初高所有的經典古詩文全部拿出來背一遍。
而對於歷史和地理這兩門科目。
雖然真題上沒有參考形式,但宋知言從出題人面向大眾的角度出發,也能略微猜測到題目考核的重點。
歷史,重點便是各大事件的發生時間。
所以背大事年表准沒錯!
地理,祖國河山如此遼闊,地貌何其豐富,所以背地圖是最快速也最便捷的。
很快,宋知言便想明白了自己接下來的複習方向。
而在吃完回國回去的路上,他也非常無私地將自己的想法跟易行知分享了一番。
易行知覺得宋知言說的挺有道理的。
不過他的情況和宋知言還不太一樣。
「我英語還可以,數學也還湊合。但我沒參加過高考,所以生物化學那些也完全不記得了。」
「這樣的話你就不能和我一起背了。」
易行知老實地點點頭:「對,而且我背東西的速度也慢,讓我三天時間背那麼多古詩文我肯定背不下來。」
宋知言很快道:「那你對什麼比較熟悉,先從熟悉的科目開始吧。」
「物理,我對物理還可以。」
易行知短暫猶疑了一下後細數道:「物理數學,我感覺我這兩門應該能拿下。」
「好,那你就從你的優勢項目先入手吧。」
擴大優勢,這也不失為一種考試策略。
況且,易行知和宋知言的目的不一樣。
易行知只想留在A班,追求能答出來一些題目,不至於那麼丟臉;而宋知言追求的則是滿分第一名。
二者的複習強度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易行知不疑有他:「行,就照你說的辦!」
—
就這樣,在宋知言的建議下,兩人都開始了自己的下一輪複習。
時間雖短。
可有了清晰的目標以後,就不會覺得焦慮。
相反的是,伴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腦海內充盈著的知識點越來越多,反而會有一種莫名的信心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