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誠然,李白的名字舉國皆知。
是毋庸置疑的全民男神。
他的作品更是大名鼎鼎,聲威在外。
可是,過去的時間裡,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詩人,大文豪的經典作品,逐漸在我們的視野里顏色變淺。
甚至上回李白登上熱搜,還是因為一款遊戲??
每天大家打開手機。
熱搜上看到的是某明星「胖了」「瘦了」「笑了」的垃圾消息。
打開電視。
電視裡霸占屏幕的是根本不背台詞,演戲只用1234的演貝們粗製濫造的電視劇。
實在無法忍受了。
於是打開抖音短視頻作為消遣。可不一會兒,就被推送到帶貨直播間。
「9.9一件包郵的短袖,收藏加購!」
「新鮮的水蜜桃十塊錢三斤——」
「家人們,聯絡了供應商為你們大砍一刀,今天這手機主播賠錢賣,一台只要699!」
當然,不是說這些東西沒有存在的必要。
大家都是普通人。
在平淡的生活之中找點樂趣與放鬆再正常不過。
只是在這些東西之外,是否有一些其他的事物,更值得在媒體上宣傳的呢?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
照本宣科式的填鴨教育,顯然已經落後太多。
正如教育問題讓所有家長苦惱。
對國家來說,亦如是。
要怎麼樣才能生動有趣味的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展現在大眾面前,是不少專家學者畢生鑽研的重大課題。
尤其是當下。
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到網際網路算法的衝擊。
所有人活在信息繭房中,優質的文化與知識想要衝出重圍就更難了。
國家不是沒有做出努力。
但精心籌備出來的精品文化推廣節目,不知何故,總是短暫掀起水花後,很快便淹沒在充斥著「撕X」「營銷」的內娛里。
直到今天,宋知言在《誰是魚?》節目上的優秀表現,為所有人帶來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蜀道難》登頂熱搜。
李白搜索量暴漲。
無數觀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今天開始,他們要好好背誦了解李白的作品了!
誠然這些跟風發表觀點的人里。
上到中年打工人,下到初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