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
一位平日裡喜歡說自己讀書的知名歌手,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為粉絲們推薦了一本書。
這位歌手聲稱自己徹夜看書,感觸頗深。
粉絲在評論里大肆吹噓,稱該位歌手是內娛清流,為數不多還在看書學習的男人。
然而當次日的一個記者採訪里,當記者詢問道,請問齊老師對這本書的推薦理由是什麼,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時。
這名歌手竟支支吾吾。
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不是剛剛才在社交媒體上口若懸河麼?怎麼在記者採訪這裡,又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自然,這段採訪也被吃瓜網友們扒出來,反覆批判。
可這件事的影響並不大。
只是短暫的上過一些熱搜,然後很快銷聲匿跡。
過了一段時間,該歌手若無其事的出現在一場音樂節里,在他的微博評論下,這件事竟然被定性為一場——「惡意抹黑事件」。
哈?
這叫惡意抹黑?
也是不太明白「惡意」,也不太明白什麼叫「抹黑」了。
正是此類事件在娛樂圈,網紅圈,頻頻發生。
所以民間對明星偶像和網紅的風評越來越差。
越來越多的人呼籲,要將這些只有外表華麗的「九漏魚」徹底趕出人們的視野。
否則,當我們的下一代反問:「某某不也背不出《蜀道難》麼?他不照樣日入208萬?」的時候。
大人們將如何回答這個問題?
難道要告訴小朋友們:「對,這個社會就是不需要古詩文了。」
「沒錯,你不需要學習,以後只要會撒謊就能夠光鮮亮麗。」
「好孩子,學習是沒用的,學會做戲才是關鍵」。
……
顯然。
國家不可能讓這個趨勢蔓延下去。
因此,《誰是魚?》節目應運而生。它用前所未有的賽制,將明星們齊聚一堂,開展大型考試綜藝。
一則,掀開某些不學無術者之假面。
讓他們徹底失去在娛樂圈工作的機會。
二則,這檔節目又何嘗不是在試圖發覺出娛樂圈中真正值得推崇的明星呢?
當然後者的目的事實上很難實現。
因為首批被投票推選進節目裡的明星,大多都是些已經露出端倪的「九漏魚」。
觀眾們想看的只有他們的翻車現場罷了。
最多最多。
這些九漏魚經過亡羊補牢,險而又險的通過了最終考核,留在了娛樂圈。
可今天,宋知言的存在提醒了人們。
不,不是這樣的。
在漆黑一片的池塘里,除了有趁著黑暗四處逃竄的九漏魚以外,還有像宋知言這樣出淤泥而不染的漂亮小錦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