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也許是兔死狐悲吧。
一想到那樣在節目裡逗樂眾人的江孜其實私下裡被迫放棄了自己的音樂。
宋知言想了想。
不由得給尋星文化又扣了三十分。
是,他知道,音樂不賺錢。
可是如果尋星文化願意支持江孜的音樂,哪怕只有一點點宣傳,或者是幫忙找到了一些靠譜的音樂製作人合作。
江孜的專輯會完全悄無聲息嗎?
恐怕不一定吧。
可如今的江孜只能夠在綜藝上繼續扮丑賣笑了。因為第一次專輯的失利,她仿佛徹底失去了繼續做音樂的可能。
但其實宋知言想的是。
本來就不會有人一開始就大爆啊。
這世界難道是只允許天才發專輯嗎?有很多很有名的歌手都是一步步走起來的。
公司存在的意義。
難道不是儘可能的幫助旗下的藝人嗎?
怎麼從袁煙的口中聽到這個故事,反倒是江孜自己傻,誤入歧途一樣。
宋知言難免又給尋星扣了分。
到目前為止,滿分一百分的話,尋星只得了二十分。
這二十分主要是點在營銷和輿論上。
就事論事,尋星和袁煙在這方面絕對是王者中的王者,營銷講故事拉踩碰瓷搞熱度那一套玩得爐火純情。
這也是她手下流量多的原因。
這年頭,會營銷就基本能當流量了。
但這家公司缺乏對藝人的長期規劃與尊重。一個是整容問題,一個是對藝人的事業路線干涉問題。
如果想賺錢,那宋知言覺得簽這裡沒問題。
尋星肉眼可見的能賺錢。
光是一頓午飯的時間,袁煙就給宋知言允諾了不少綜藝節目和商務合作。
「如果你願意簽我們這裡,除了普通代言商務以外,我至少保證給你撕來兩個奢侈品品牌大使,成衣和珠寶線或者美妝線。還能安排國外的時裝周,一個月後巴黎就有,到時候看秀和官宣一起進行。」
「另外,綜藝方面,我這裡也有不少選擇。目前《誰是魚?》還正在拍,所以無法進組那種需要連續拍攝的真人秀。但挑幾個飛行,和幾個棚拍綜藝還是沒問題的。」
「基本都是一線的綜藝了,這些的出場費在五六十萬左右。長駐綜藝等《誰是魚?》結束後,可以接兩個。一個是戶外挑戰類,一季度一千萬;另一個看你選,旅行類和那種慢綜生活類都可以,出場費比起上一個只高不低。」
「當然我們能提供的還不止這些。」
在最後,袁煙也是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這些資源靠你現在的熱度你去哪家公司基本都能接觸到,我承認我們在這方面的優勢不會特別大。但……」
「假如你想和宋若白抗衡,想把自己身上假少爺這個標籤摘下去。」
頓了頓,袁煙從容不迫道:「選擇我,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