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青岡之主不過是獵戶出身,見識有限,若是果真願被朝廷招安,反倒說明其不足為慮,待得東西兩處藩鎮鎮壓剷除,他自有辦法解決他。
朝廷很快派出使者,前往青岡軍主力所在的江陵府,對謝俞等人進行招安。
「青岡王」謝俞沒見使者,但招安的內容也傳入了他的耳中「朝廷倒是捨得下本。」
要知道大燕朝一般是不封異姓王的,當初假太子登基,也只封王守北為承恩公,並未封王,封王是在新帝病逝前,為更方便王守北輔佐幼帝登基,方才封了王守北為西北王,後王守北便成為當之無愧的攝政王。
如今卻承諾封他一個獵戶出身的泥腿子為異姓王,可以說下了血本了。
「不過是一個異姓王而已,若是將軍願意稱王,如今便可自立為王,又何須屈居人下」
程燕青這些年在外經商,為青岡軍源源不斷輸送銀錢和糧草,謝俞能養得起十五萬青岡軍,程燕青是立了大功的,如今商團發展已經穩定,再加上青岡軍如今掌控的地盤已經很大,謝俞便將他召回,讓他主持三省十三府的發展。
誠如謝俞當初跟程燕青所說的那般,他不僅重視農業發展,工業和商業他也同樣重視。
這幾年石青縣那邊的煉鐵廠、兵工廠和水泥廠越發的壯大,員工都已經達到了上千人,就連磚廠的員工也有了四五百人,再加上後來成立的農具鑄造廠,那一片已經成為青岡軍轄下非常重要的重工業區,圍繞著這些重工廠,一個個全新的住宅區商業區也逐漸形成,幾年過去,這一片已經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工業大鎮,常住人口有一兩萬,這導致石青縣的人口飆升,已經從一個中縣躍升到了大縣,經濟更是飛速發展,老百姓比以前要富裕多了。
不過隨著謝俞他們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大,他們自然不可能一直留在石青縣的,比如如今他們所在的江陵府就是後來打下來的,因為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謝俞暫時將青岡軍的總部移到了江陵府,而江陵府距離石青縣有幾百里路,道路崎嶇,兩地之間門物資運送很不方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謝俞決定在兩者之間門修建水泥道路,以解決運輸問題。
這一項投資自然是極大的,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力。
好在他這些年致力於殺貪官和地主豪強,搞了不少錢,再加上程燕青幫他賺的,修條路他還是修得起的。
修路之前需要重新勘測規劃,且重要物資如水泥也要提前備好。
水泥廠在石青縣,如果全部水泥都從石青縣運送出來,既耽誤事成本也高,於是謝俞便在江陵府附近找到了一片石灰石礦,而後在此次建造了水泥分廠,除了水泥分廠,青磚分廠也建起來。
畢竟他修路,建廠養活了這麼多人,這些人有錢了不得建新房子建新房子他不得買磚正好讓青磚廠將錢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