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確實不少,但如果真的能賺 450,甚至 900,那45 塊又算得了什麼不答應的那都是傻子。
當下大家一致通過了建竹編廠,以及將 45 塊錢還給謝俞的決議。
大隊長再次提到以村工廠的名義,向謝俞收購兩台鑽孔電鑽的事情,也被一致通過了。
就連大隊長提議由謝俞擔任牛頭村竹編工藝品廠的副廠長,也都一致通過了。
當然,正廠長是大隊長自己。
這是村集體的工廠,這個工廠能夠建立,以後能夠運行,甚至能夠發展壯大,都離不開謝俞,但他不是村幹部,所以最多也就是擔任個副廠長而已。
但大隊長明白,他這個廠長是起的領導作用,而謝俞才是真正的管理者。
工廠不可或缺會計,所以大隊的會計也兼職了。
其他領導就暫時先不安排了。
而後就是關於工廠員工的招收了。
關於這個問題謝俞跟大隊長商討過,決定先不招收正式員工,而是將村里能用的人才全都利用起來,一來可以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一來則是正好可以鍛鍊一下各人的能力,這樣等到正式招收員工的時候,他們可以直接挑選合適的員工。
至於這一段時間的工錢要怎麼算,謝俞建議暫時採取工分制,就按照平時上工的工分來計算好了。
畢竟如果抽調一部分人來忙工廠的事情,那麼必定有一部分人要負責田地里的活計,那無形中就會增加這一部分人的負擔,如果進工廠不用下地還有更高的工資拿,那被增加了負擔的這一部分人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所以繼續沿用工分制會更好一些,可以協調各方面的矛盾。
等到他們工廠運行穩定下來,就可以招收正式員工,到時候就可以根據情況制定正規工資制度了。
大隊長對此表示贊成,大家也沒有意見,就這樣定下來了。
謝俞可不管這些紛紛擾擾。
他從大隊部出來就回了家,準備將之前的電鑽改裝一下,再將新買回來的材料收拾一下,再安裝另一台打孔電鑽,沒想到竟然看到謝照岳背著一個大大的籮筐回來。
也不知道那籮筐里裝的是什麼東西,把孩子的腰都給壓彎了,可把謝俞給嚇了一跳,連忙上前將籮筐接過,這才發現裡面裝的是竹葉。
這個時候農村種田,用的大多數是農家肥,化肥是有的,但是化肥很貴,且產量也嚴重不足,不是想買就買得起,想買就買得到的,特別是像牛頭村這樣的窮村,就更加不用想了。
而農家肥最重要的材料就是糞便,各家都有自留地,各家收集的自然是自家用,所以大隊能收集的也就是豬糞和牛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