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位於大沐王朝地域中間偏上的位置,皇城周邊無大江大河,無高山積雪。
但有高大城牆護衛,氣候適宜,不用擔心天災和人禍,是一個定都極好的地處。
長安城以北,冬季寒冷,高山眾多,冰雪積壓,經常會在三、四月份出現春汛,但是自從開國皇帝督促工部耗費幾十年的人力物力財力,建造長達數千里的高堤,春汛幾乎再無發生過。
只是……
事無絕對。
如果有人貪贓枉法,膽大包天將修繕堤壩的錢財吞沒,大堤年久失修,缺了個口子,可就回天乏術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前世,天盛四年,北方地界,隨著氣候轉暖,高山上的積雪消融,恰好又是大雨連下數日,河流兩岸的堤壩在一夜之間沖毀數十里,瞬間淹沒了千畝田地和房屋。
老百姓在睡夢中就直接淹入水中,大批發白腫脹的屍體漂在河面上,朝廷派了大批救治的人,也不能挽回那次災情。
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百姓災民,孩子、婦孺還有青壯勞力的哭喊聲,一陣陣恐慌和絕望瀰漫在臨時救災搭的棚子裡。
高地下面的河水裡,尚且需要救援的倖存百姓,還有官兵會去救上來。
但是泡在水裡的浮屍完全沒有人去過問,就算有思念家人想要撈上來的災民也被官兵攔住了。
言說,若是掉下去溺水,不會有人再把他救上來,只得看著自己的親人,死後也不得安息,暴露在荒野,慢慢腐爛隨水流飄走,連根也不能留下……
看著那些面色冷硬的官差,災民的內心更加淒涼無助,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絕望,眼中的光芒在後面發生的事情出現後,更加損失殆盡。
大災之後,必有瘟疫。
瘟疫不是絕對會發生,但是派來安置災民的欽差是個酒囊飯袋,自從到了災區就沒有出現過。
手下救人的官兵也應付了事,對於河水淹沒的浮屍都不予捕撈。
時間長了,就會滋生病菌,爆發瘟疫。
有經驗豐富的老大夫向上面諫言,反而被欽差打了幾板子丟了出來,官府里的一方知府、知縣更是不敢作為。
因為就是他們背地裡貪污了修繕堤壩的銀兩,若是被那些不長眼的刁民揭發,豈不是官路做到了頭!
所以,災民都被安置在城外,三五天才會有一些米湯窩窩頭的飯食發下來,根本就吃不飽。
洪水沒有要了他們的性命,反而被貪官強行餓死、冷死、病死在郊外。
在後面爆發瘟疫,縣令大人直接決定要把他們這些災民扔在城外,不聞不問直接死掉。
終於看清朝廷虛偽殘忍面孔的災民,熄滅了眼中的渴望和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