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火炭,貴且不經燒來說,那些東西反而更加實在。
朝廷轟轟烈烈的要富戶官員捐款,到頭來長安城裡的布匹、炭火、米麵、肉類都漲價許多。
戶部安照皇帝旨意辦事,只發給外城、郊區、北方邊疆等銀兩,卻不是更有實際意義的吃食棉衣。
鋪子裡賣價甚高,老百姓們沒有來源買便宜的東西,還是要節衣縮食。
這次賑災只能說是杯水車薪。
好在雖然朝廷不靠譜,雪都下了幾場,國庫的銀兩才將將發下來。
但還有沐澂灝、楚黎軒等不少心念百姓疾苦的好官,時不時偷偷給百姓發放救災物品。
否則,長安城不是凍死幾十戶百姓的情況,而是數千戶人家都難逃一劫。
眼下冬天已經過去了一半,剩下的日子也沒有那麼難熬。
老百姓放下信來,之前一直縈繞在他們心頭的恐懼也消散了許多。
百姓們幾個月前對崇德帝的看法剛有起色,轉眼間就打了折扣,再也沒有傳言中當今聖上是眾望所歸的說法。
去年平河決堤的險情也被百姓們知曉傳播,崇德帝治理不嚴,貪官污吏橫行,朝廷官員腐敗,才導致府平城受此大災,多虧了安親王云云。
反正私下裡,說什麼的都有。
甚至有傳出崇德帝是煞神轉世,才會給大沐王朝帶來這麼多災難。
見好就收,沐澂灝讓人把謠言稍微收斂一些,沒有傳入宮中就被阻止了。
百姓們還以為是宮裡人的手筆,不少知道厲害的立刻緘口不言,倒是有一種別樣的安靜。
因為今年冬日格外冷,回暖時間也來的晚,故而農曆三月份的會試科舉被推遲了一個月。
其實天冷不過是託詞,還是因為順天府的人手都用在記錄凍傷人口的統計,忙的不可開交,騰不出來處理會試的事情。
葉承穆鄉試通過,成為舉人消息,楚黎軒早已收到,沐澂灝也從派在葉家村附近的人手得到了消息。
只是葉承穆不想這麼快離開葉家村,商議好新年前隨過往的商隊啟程。
但是突遇大雪,楚黎軒也沒有將此事寫信說與葉承穆聽,以免信在路途不甚丟失,會走漏消息,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這樣一拖就拖到了二月中旬,幸好朝廷推遲了會試的時間,各地的學子這才出發前往長安城。
一場春雨淅淅瀝瀝的下過之後,天空不再像以往那樣陰沉沉的,陽光開始出現,大地恢復生機,天氣終於回暖。
三月多,葉承穆和義父葉柒、阿大坐馬車來到了長安城。
楚黎軒親自接到了一處不顯眼的宅子,是楚家私下裡的家產,不會有人起疑。
葉承穆休息兩日,葉柒初來乍到,覺得占用了別人的地盤,還是請吃頓飯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