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楚家打下的兵權,楚國公只得一股腦獻給皇帝;不滿楚家滿門功高蓋主,如今楚府只剩下一老一少……
伴君如伴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這又是什麼道理?
一封封急詔召楚黎軒回皇城,但兵刃相見,豈能兒戲?
第一次抗旨不遵,也只有這一次,楚黎軒雖沒有造反,卻是背叛了崇德帝。
北疆的兵力也被楚黎軒抽調了一些,淮揚的戰況愈演愈烈,硝煙似乎要瀰漫整個大沐的版圖。
正好給了沐澂灝可乘之機。
收買護城軍、禁衛軍一半兵力,輕而易舉的控制了皇城,比沐澂灝想像中的還要容易。
閉緊城門、宮門,封鎖長安,不能讓皇城易主的消息傳到外面,任由楚黎軒在外面打仗,且沒有後援供給,沒有糧草押送。
……
現在想起來,沐澂灝都覺得當初的自己混帳至極。
如果兩人角色互換,即使沒有溫沫瀾的因素在裡面,估計沐澂灝想砍人的心思都有了,哪裡會只單單囚禁一個人三年。
即使有鞭打出氣,卻未傷及內里,說起來,沐澂灝也算對他仁至義盡。
仔細斟酌其中一二,或許楚黎軒是在救他也不一定,畢竟當時朝中的大臣皆被他圍困在府中,還順手殺了幾位貪污腐敗至極的奸臣。
外面一度要陷入亂世,皇城內又緊鎖城門,不放人出去,搞得人心惶惶,整日提心弔膽。
那些朝臣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的想法都是輕的,估計想把他一刀刀凌遲才算解氣。
所以,楚黎軒當仁不讓向新帝把他要了去,明面是折磨,私底下卻是存了一絲維護之心。
幸好那個時候,母妃日夜久居內院,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在得知他要起兵造反,終是撐不下去,鬱鬱而終。
否則,如此難堪的一刻,真不敢想母妃看到會不會活活傷心死。
因為母妃是憂思成疾而去,沐澂灝悔意叢生,心中大慟,加上「心愛的」溫側妃請求和離,後來王妃引火自焚,早已力不從心。
楚黎軒兵臨城下時,雖然竭力抵抗,但心中卻存有一絲終於要結束的輕鬆。
直到楚黎軒將一切真相撕開揭露在他面前,心神重新遭受重創,三年來被關在暗無天日的地牢,沐澂灝甚至覺得自己不是個活人。
還好,上天竟然給了他一次重來的機會,此生他瀟瀟灑灑的來一回,比卯足了勁鑽研上位不知道快活多少倍。
是啊,人人都道那萬人之上的王位多麼尊貴吸引人,但實際卻是吸人精氣心力的惡魔。
**
溫沫瀾久居內院,外面的消息接收的比較晚,還不知道淮揚傳來的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