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皺眉。
這個典故的大意便是孔子在呂梁看到幾十丈高的瀑布,便是黿鼉魚鱉也無法遊動。可偏生望見有個男子在其中游泳而誤以為其欲自殺,便讓弟子順著水流去救人。不曾想到這人在游出了數百步後又踏水而出,披散這頭髮在塘埂處歌唱。
生於斯長於斯,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順其自然,遵從天命,這是這個典故的韻味。
可溫涼絕不可能在此時說這些大道,胤禛隨著溫涼垂落目光,望著那波盪開來的泡沫,忽而凝神細思著某處,片刻後眼中流露出恍然大悟,而後神色冷凝。
胤禛站直了身子,先是望了眼胤禩,又看著溫涼,“先生與我同往?”
溫涼欠身,“自當同往。”
兩人一來一往打著啞謎,讓旁邊的胤禩不自覺皺眉。他知曉兩人定是在打著心思,可方才的話語,胤禩卻是聽不出究竟有何意味。難道這典故還有其他的含義?胤禛的幕僚總不可能突然跑出來要求胤禛要順心而為!
這便是胤禛與溫涼的默契。
溫涼向來是直來直往,這個先秦典故所說的內容便只是表面平鋪直訴的內容,這所謂的含義皆是後世人附加上而來,千百年之後,便也成為了聖言。胤禩本便是心眼多的人,初聽之下,自然是想多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溫涼真的只是在向胤禛警示罷了,直接從話意上去理解便可。
觀水、游泳、天賦……
溫涼是在警告胤禛,水下有人。
而且不是一個兩個,是一群兩群。能夠如此快速的行動,想必這整艘船都有問題。
若是這船上由胤禛做主,此刻便能迅速行動,別說還要告訴其他人,直接當機立斷才是最快的方式。可偏偏這船上卻是康熙,反著說回來,要不是因為康熙,胤禛也犯不著上這艘船。
溫涼之所以要和胤禛一同前往,正是因為胤禛在和康熙告知此事時,必定需要緣由。若是胤禛一人獨自發現,此後這事將是胤禛一人承當。若是有他前往,並讓康熙知曉俱是溫涼所為,若是出事,自該有個替罪羊。
胤禛的想法與溫涼卻是截然不同,他尋溫涼前往,只是為了節省時間,免得康熙不信後仍需浪費時間。
這粼粼波光下,隱約潛藏著的管子難以發現,若不是溫涼特意提點,胤禛勉力觀察,定是無法發覺著問題。誰人又能夠關注到水面下竟然真的有人存在!
這艘畫舫在他們登上船時便被搜查過,畢竟畫舫船大,不可能讓船夫都離開,只能檢查過沒有問題後,這才讓康熙等人上船。
可是不熟悉船隻的人都不知道,其實船的大小是會欺騙人的,存在在海面上的大小不意味著船面下不存在著另外一層。這艘畫舫便是利用了人性的慣性思維以及視覺欺詐來讓他們誤以為這艘船僅僅只有兩層。
實際上,在最底下,還有著另外一層夾板。
胤禛帶著溫涼走到康熙身邊時,他正好在聽著胤禎的話。胤禎不知什麼時候從屋內出來,正膩在康熙身邊說話,把康熙逗得哈哈大笑,那笑意滿滿的模樣,看得出康熙帝今日很是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