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的一項是陛下母妃性情剛強,甚至有些尖銳,其他的就不清楚了。這些陛下很少提起,大約是他心中的陰影。」
姜宣緩緩點頭:「然後呢?」
「九門衛都統手握京城兵權,當初支持的是三皇子;城外大營為京畿防線,其統領支持四皇子。除此之外,這兩位皇子亦有其他親信文臣,數年間針鋒相對,差點兒就武力奪權了。」
「結果被你和季恪撿了漏!」
姜守笑了,搖搖頭說:「哪那麼容易就撿漏?陛下多年來韜光養晦,陛下母妃亦在三皇子與四皇子之間遊走,假稱助力,一則讓他們放下戒心,二則分化他們的勢力,再暗中經營,培植自己的力量。我當初在地方領兵,最早找上我的,便是陛下母妃。」
姜宣嘆道:「她好厲害。」
「可惜陛下與她的關係並不好,不,應當說是複雜。譬如你看陛下至今未下旨追封她為太后,但從小到大也從未真正忤逆過她,其中原因,恐怕亦只有陛下一人清楚。」
姜宣臉色黯然。
他一直覺得沒有爹娘是這世上最難過的事,可現在看來,有了爹娘也不一定全是幸福。
「先帝駕崩的關鍵時刻,陛下母妃在宮中的親信侍衛最先向陛下送出消息,然後控住內宮密不報喪,為我們贏得了時間。接著,我們說服城外大營統領倒戈,控住四皇子,四皇子與三皇子爭鬥多年,有許多三皇子的把柄罪證,藉此再反制三皇子,剩下一個九門衛都統難敵城外大營與我手下兵馬的雙重壓力,只得下跪稱臣。」
姜宣恍然大悟,心知這事說起來容易,然而實際上,歷經多年籌謀,臨了發動,必是重重兇險,勇氣、決斷、時運缺一不可,什麼內宮親信通報消息秘不發喪、說服城外大營統領、控住四皇子反制三皇子,稍想一想就驚心動魄。
那些時候,他或是在師門裡吃飯喝水睡大覺,或是到處去玩兒,無所事事悠閒自得,而哥哥和季恪卻走在刀尖上,一個不小心,他就再也見不到哥哥,也永遠不可能與季恪相遇了……
也就不會傻乎乎地被欺騙!
哼。
姜宣扁起嘴抱起雙臂,橫眉怒目了一陣兒,又問:「再然後呢?」
「再然後,陛下將三皇子和四皇子交部議罪,貶為庶民幽禁,將城外大營統領調了外任。九門衛都統上書表奏忠心,陛下新登大寶,凡事不可做絕,那個位子一時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便留他任了原職。不料他卻是老謀深算。此次審訊他一言不發,倒是昨日抓到的白玉弓,一問就都招了。」
姜宣雙目一閃,身體前傾,一副很急切的模樣。
姜守喝了口茶:「白玉弓說他是,小時候被九門衛都統收養,當作親信栽培。八年前,三皇子與陛下正在聯合,九門衛都統覺得三皇子太相信陛下了,提醒他防著點兒,三皇子卻覺得陛下絕無威脅,故而不聽。九門衛都統無奈,只能自己行動,派白玉弓去迷惑陛下,讓陛下玩物喪志,最後卻被陛下母妃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