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整個青州的官員都有些搞不清這位北海相在想些什麼了。
好在曹操對青州不在意,回昌邑了,青州大小官員這才吁了口氣。
可吁了口氣之後才發現,青州的人口越來越少了,現在青州士族家的地都沒人種了,那麼青州的人口呢?當初被黃巾軍帶走了,如今黃巾軍被曹操打了,那些人如今在曹操的手下,跑去兗州了。
青州的那些官員們一合計。
不行啊,曹操把百姓都帶走了,他們青州大片的土地荒蕪。
農桑跟不上,更多的百姓無米糧下鍋,他們唯一能選擇的路也只有離開一途,若是離開的話,他們會去哪裡呢?
首選兗州和徐州啊。
那豈不是以後徐州和兗州的人口會越來越多,而青州將無人可用。
不行,這絕對不行。
於是青州的官員齊齊的往孔融那裡去了,他們必須要個說法,讓孔融這個孔子的後裔,聖人之後寫封信給曹操,別的他們也不需要,先送個幾十萬百姓回來給他們種地吧。
青州那邊異想天開的準備獅子大開口。
曹操這邊帶著大軍回昌邑,一路上他們幾個人商議著迎天子後定都在哪裡。
荀彧主張在昌邑,那裡是兗州刺史部,是日後的權力中心,作為皇帝乃是天下之主,自然該住在昌邑。
諸葛亮主張在陳留,那裡如今乃是張邈屬下,張邈居心叵測想要自治,就先送個小皇帝到陳留約束他,然後在皇帝身邊派遣得用的官員,一路扶持。
戲志才主張重歸洛陽,那裡才是大漢之都。
而荀攸則主張去豫州潁川找個地方安置小皇帝,潁川這個地方素來出文士,士族也有,不過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已經跑的差不多了,便是荀家這樣的,也早早的遷徙出來了。
三個頂級謀士,帶上諸葛亮這個一心當頂級謀士的,給出了四個答案。
曹操首先的就直接蓋上了荀彧和諸葛亮兩個人的提議,轉而看向戲志才和荀攸的書簡,很顯然,這兩個人的提議才是對胃口的,只是,還是不一樣的。
戲志才的提議透著濃濃的事不關己的意思。
唯有荀攸,也只有荀攸。
曹操摸著荀攸的竹簡不由得笑了,沒想到兜兜轉轉,最了解他的,居然是荀攸。
他女兒的眼光,還真是不一樣啊。
哪怕隨意救一個人出來,都是腦後長了反骨的。
荀彧提議昌邑,表現出他對大漢盲目的忠誠;諸葛亮提議陳留,忠誠卻也不介意利用,忠誠便打了折扣;戲志才提議洛陽,事不關己,對皇權既不敬畏,卻也不抗拒;唯有荀攸……他仿佛已經看透了他,直直的點了豫州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