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寫信給阿婉,而是直接派周瑜單騎從陽泉出,入汝南。
向汝南太守諸葛亮借兵。
諸葛亮乃是阿婉的嫡傳弟子,他的未婚妻同樣也是嫡傳弟子。
孫策知道秦嶺弟子有馴鷹,他聯繫上諸葛亮,就不怕聯繫不上阿婉,果不其然,在周瑜到了諸葛亮那邊,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後,諸葛亮只說需要思索一下,然而一夜過後就同意了。
等周瑜從汝南歸來時,身後已經帶了汝南三千兵,其中還有五百秦嶺弟子。
有了秦嶺弟子的加入後,孫策的行兵速度更是有如神助,秦嶺弟子雖然人數不多,但是長歌與純陽兩個門派皆是有名的控場門派,每次這五百秦嶺弟子往戰場中一站,敵人就感覺自己的雙臂比起平時沉重了數分不止。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被周瑜與孫策看在眼裡。
二人拿下六安後準備分兵。
一人駐守六安,另一人則繼續攻打安豐與安風二城。
就在分別的前一晚,周瑜到了孫策的大帳中,好友二人面對面坐著,二人的中間放著棋盤,二人你一子我一子的落子於棋盤上,二人皆不曾說話,一盤終了,周瑜才伸手默默的收拾棋盤。
這份沉默在這對好友之間是十分少見的。
只是此刻卻切切實實的沉默著。
「伯符,你在想些什麼?」周瑜一邊拾著棋子入棋盒,一邊問道。
「我在想些什麼公瑾你猜不到麼?」
周瑜垂首莞爾:「大約能夠猜到,只是不知猜的對不對。」
「你且說來聽聽看?」
周瑜抬眸,目光篤定:「我猜,你在想秦嶺弟子。」
「是。」
周瑜苦笑:「此刻我竟不知當初阻止你是對是錯了。」
「何出此言?」
「若伯符你能有此助力,又何愁大業不成呢?當初文台公為何持玉璽回江東,你我皆心知肚明,我也知你心中有野望,想要完成令父的遺命,只是伯符……若你當真有此心,這秦嶺日後必定是一大對手。」
孫策聞言,仰頭笑了幾聲,隨後又搖頭:「公瑾,真乃吾之知己也。」
「然……」笑容消失,垂下眼瞼遮掩眼中幾分落寞:「生不逢時啊。」
正如周瑜所說。
任何人看了秦嶺弟子的戰鬥力後,都不會想要與這樣的敵人為敵。
長歌與純陽,光這二脈便讓周瑜這般忌憚的話,其它十一脈齊出,只要看見的,恐怕再也生不出任何抵抗的心思了。
如果只是將領悍勇,將士眾多的話,或許還有人不服。
可秦嶺……這大約真的是神仙之地了,所以才會培育出阿婉這樣鍾靈毓秀的人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