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婉對待士族的態度,也代表了曹操的態度,所以這些士族要麼跑到荊州投奔劉琮,然後一股腦的跟著劉備跑了,要麼跑到江東尋找姻親,然後跟姻親聯合起來給孫策搗亂。
江東士族勢力雄厚,且姻親眾多,曾也有過想嫁女兒給孫策,將世家與孫策綁在一起,奈何孫策手下有一堆長歌門弟子,這還是當初阿婉送來的。
這些弟子早年都是窮苦出身的百姓,對趾高氣揚的士族自然沒多少好感。
尤其士族慣於隱民。
名下田莊不知多少隱戶,這些隱戶目不識丁,日日為士族種田,一年到頭來,連自己都吃不飽養不活,更別說娶妻生子了,而且隱民不同於流民,流民還能舉家搬遷,到了新的州府,只需說出籍貫來源,便能安家落戶,隱民沒有自由,家中兒郎,健壯者或許還有一線生路,充入主家部曲,立了功被賜了名,在這天底下,才算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這些弟子經過這些年的學習,也察覺到這種制度是畸形的。
以前是他們沒得選,如今他們有了權利,自然要為這些人謀福利。
於是這群人仗著自己輕功好,時常進出世家農田,與這些隱戶見面,便告知他們,孫策願意給他們良民戶籍,只要他們能出去。
哪怕明知道很可能是個陷阱,可這些隱戶還是義無反顧的出來了。
出來後被周瑜收編,男子入了軍,婦孺則留在軍屯裡種地囤糧順帶著做一些縫製軍服之類的生意,長歌門出身皆是好用的小吏,對這些人也是照顧有加。
這些人被安置下來後,得了名字和戶籍,這才覺得自己是個人了。
為此他們很感激孫策,對孫策很是忠誠。
也因此,孫策對這些長歌門出身的小吏很是信任,畢竟換做是他,他可做不到幫助自家主公之外的人收買人心,畢竟實在是吃力不討好。
長歌門弟子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繼續兢兢業業的在揚州幹活。
至於幹活之餘,將揚州地形繪成了地圖,尤其士族族地農田所在位置,就另當別論了。
龐統在信陽干躺著不幹活,直到蔡瑁的信到了。
劉關張三兄弟拿著信,一個個的都很糾結。
劉備雖有妾室,卻無嫡妻。
倒不是他不願意娶,而是他是有名的克妻命,以前在老家的時候他連續娶了四五房妻子,全都在進門後沒有一年要麼病故,要麼意外身亡,娶到最後,誰都不肯把女兒嫁給他,他就這麼光棍了好些年,後來他去青州投奔孔融,才在別人的牽線之下,納了甘夫人。
如今甘夫人已經有了身孕,眼看著就要臨盆,結果蔡瑁突然來信,說想將家中因為守孝而耽擱了年紀的姐姐嫁給他。
說是姐姐,其實也才二十多歲,正是最風流的時候。
劉備有些躊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