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大人開辦學校的消息很快傳播開去,聖城人沒聽說過學校,加上又是原本的聖塔改建的,全都好奇得不得了,茶餘飯後的話題也從新貨幣變成了學校。
「你們說學校是什麼呢?」旱季天熱,紅瑪一家將吃飯的桌子搬到了屋外。
「好像是教人認字的。」伴侶在麻布作坊工作,工友間偶爾聊天,消息比較靈通。
隔壁鄰居捧著飯碗蹲在門口,聞言撇了撇嘴:「認字有什麼用啊?能當飯吃嗎?」
經過瘟疫和貨幣一事,紅瑪對新城主的濾鏡有八百米厚,當即反駁:「肯定有用,叢大人什麼時候作出過沒用的決定?要不是叢大人,你連飯都吃不上了哩。」
鄰居被她一噎,悻悻地沒再說話。
紅瑪用胳膊肘輕輕碰了碰自己的伴侶,小聲問:「你想去學校認字嗎?」
伴侶想了想說:「去,聽說學校不僅教認字,還教算術。旺卡大人說,學一點算術對我們有好處。」
紅瑪笑起來:「那我到時候和你一起去,我學認字,這樣我們家就既有人識字又有人會算術了。」
伴侶往她的碗裡夾了一塊獸肉,笑道:「好。」
學校招生安排在旱季的尾巴上,這時候天氣已經涼下來了,溫度和濕度都舒服得不得了,正是學習的好時節(bushi)。
由於大部分人白天都有工作要忙,叢容特意設立了日校和夜校。日校和後世的全日制學校差不多,主要針對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們;夜校則對成年人和大孩子開放,並且每人一周都只有兩天的課,一天學算術,一天學認字,如果像紅瑪家這樣「分工明確」的,則只需要上一天。
倒不是叢容不想讓他們多學,實在教室坐不下那麼多人,老師的人手也不夠……反正還是那句話,慢慢來吧。
第一批學生一共兩千四百二十三人,聖城兩萬多原住民,十分之一的比例並不高,主要還是有不少人像紅瑪鄰居那樣覺得識字沒什麼用,剩下的則處於觀望狀態。
時間一晃過去大半個月,這天紅瑪伴侶像往常那樣去麻布作坊上工,剛進門便看見僱主旺卡滿臉怒意地坐在椅子上,不遠處是作坊里負責收銀的一名管事,縮著肩膀鵪鶉似的瑟瑟發抖。
紅瑪伴侶嚇了一跳,在他的印象中,旺卡一直是一位仁慈又慷慨的商人,很少見對方這樣大發雷霆。
「二十六匹布,每匹一個面額為10的銅幣,再加兩個面額為1的銅幣,這麼簡單的算術都能出錯,我每個月的報酬是餵了老鼠嗎?」
旺卡氣得臉色鐵青。
作坊里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犯事的管事小聲為自己辯解:「旺卡大人,這算術一點也不簡單……」
天地良心,如果每匹布10銅幣,管事敢發誓他肯定不會算錯,但多了那兩個面額為1的銅幣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