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到此處,才算完畢,胤祾把遺詔捲起來,遞到皇阿瑪面前。
康熙雙手接過,握著遺詔,閉目垂淚,皇祖母慈愛,字字都在為他著想,連喪儀都不許超過舊制,更不願影響祭祀之事,這讓他心中愈發悲痛。
「朕八歲那年,先帝賓天。十一歲,生母崩逝。二十餘年以來,全賴皇祖母、皇太后撫育教訓。如今皇祖母棄朕而去,朕心中悲痛非常,難以自抑,雖皇祖母有遺詔叮囑,朕仍堅持為皇祖母守孝二十七月,爾等不必再勸。」
說完守孝的事情之後,康熙猶嫌不夠。
「本朝後喪,按舊例,不必割辮。太皇太后曾叮囑朕說:我若一病不起,皇帝斷勿割辮。」
念及皇祖母往日音容笑貌,康熙再度哽咽:「朕本應謹遵照行。但又念及太皇太后教育恩深,朕自當為老人家多盡孝心,朕決意仍行割辮之禮。」
大臣們剛喊了一聲:「皇上!」
還來不及往下勸說,就又聽見康熙繼續開口。
「朕孝服用布。依照舊制,國有大喪,自宗室王公以上,所著喪服用素帛。現在孝服俱改用布。」
瞧皇上這架勢,大臣們不敢不應,萬一被誤會是對太皇太后不敬,這不是嫌自己命太長嗎?
「臣等謹遵聖諭!」
明兒個就得換身素布做的孝服入宮了。
一時之間,京中素布的價格都翻了三番,買到了布,回去之後都緊趕慢趕,哪怕熬夜縫製,也得在第二日入宮守靈前,把入宮的人穿的孝服趕製出來。
誰不說皇上純孝,對待太皇太后的身後事如此重視。
整整三日,康熙只喝了些水,粥食半點都吃不下去,竟在靈前昏厥,幸好當時太子和大阿哥眼疾手快,扶住了龍體。
等康熙醒來之後,大臣們又是一番苦口婆心地勸說。
可康熙全然聽不進去,最後還是胤祾站了出來,端著一小碗太皇太后拿手的奶茶上前。
「這是蘇麻喇姑按照烏庫瑪嬤的做法,親自熬煮的,皇阿瑪就嘗一嘗吧。」
康熙又想起自己幼時讀書被師傅責罰,哭著跑到慈寧宮去訴說委屈,太皇太后就是親自煮了這樣一碗奶茶哄他。
他接過那碗奶茶,喝了一口,嘴裡全是熟悉的味道,於是紅著眼慢慢飲盡。
從那之後,胤祾就讓慈寧宮的小廚房,每日做些太皇太后生前愛吃的東西,按時送到御前來,康熙沒有拒絕,雖然吃得不多,但總好過滴米不進。
三日後,按照規矩得發喪,梓宮就得挪出宮外,康熙不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