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趁著徐雲棲坐在案後寫醫案時,便悄悄摸了進來。
「姑娘可知方才奴婢做什麼去了?」
徐雲棲頭也未抬,只輕輕問道,「做什麼了?」
銀杏湊到她耳邊,神神秘秘回,「周叔今日從荀府打聽到消息,荀允和竟然連夜將荀雲靈送去了城外青山寺的女觀。」
周叔便是秀娘先前安插在王府替徐雲棲趕車的車夫,如今被銀杏安排盯著荀家,成為徐雲棲的眼線。
徐雲棲聞言擱下狼毫,手托下顎眯了眯眼。
「女觀?」
「對,看樣子荀大人是曉得那母女倆散播謠言的事了。」
徐雲棲並不關心這個,她莞爾一笑,眼底慢慢沁著冷色,「荀雲靈一走,那葉氏怕是要熬不住了,過幾日不是荀允和大壽麼,咱們再給她添一把火。」
*
翌日晨起,朝堂便炸開了鍋,只因都察院兩名年輕御史,口誅筆伐彈劾首輔燕平,貪污瀆職,御下不嚴,導致朝中出現賣官鬻爵之風,燕平雖貴為吏部尚書,可這些年秦王照管吏部,許多事都是秦王直接經手,且吏部兩位侍郎也都是秦王的人。
秦王立即召集官員替燕平和吏部辯駁,怎料那兩名御史也不是吃素的,連夜整理了六部九寺官員履歷出身,據理力爭。
先帝在世時曾有言,「御史國之司直,身負整肅風紀之責,非學識答體廉正不阿者不用。」更有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一說,遵著這一點,後來朝廷下明文,翰林院與都察院所有七品以上官吏必須是進士出身,這一番統計下來,竟有十多道人事任免,違背祖制。
這下秦王被堵得無話可說。
朝會過後,燕平主動拿著這幾個彈章來到御書房,徑直跪在皇帝跟前請罪。
皇帝今日心情不錯,正在練書法,看著他笑眯眯回,
「燕閣老來了呀,坐。」
「臣不敢。」燕平抬眸間,明顯少了往日那股精神氣,露出幾分心酸和委屈來。
皇帝見狀,將手中的大羊毫遞給掌印劉希文,淨了淨手,往御案後一坐,嘆聲道,「朕與你君臣相交多年,你是什麼性子,朕還能不明白嗎,你起來。」
劉希文著人給燕平端來錦杌,燕平這才揩了揩眼角的淚,坐在皇帝下首。
燕平將摺子往皇帝跟前一遞,面露淒色,「臣今日是給陛下請罪來了。」
朝中的事不可能瞞過皇帝,皇帝壓根不用看摺子也知道裡面寫了什麼,他沒有看,也沒有做聲,等著看燕平是什麼來意。
燕平見皇帝不聞不問,只得自己開口,他先給自己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