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生這個節骨眼,朝廷出了一檔子事。歷朝歷代皇帝,為表彰自己功績都有效仿始皇泰山封禪的夙念,當今聖上亦然,尤其他年邁體衰,恐時日無多,這個念頭便更深切了,不過皇帝也很清楚,國庫並不豐裕,封禪勞民傷財,不敢輕易為之,有人察覺皇帝心思,建議皇帝著人去泰山祭祀為帝王祈福,皇帝應允了。
支持裴循一黨的官員趁機紛紛上書,懇求皇帝立中宮嫡子為太子,准裴循前往泰山替他祭祀。
裴沐珩看穿這是裴循的預謀,豈能讓他得逞,他太了解帝王的猜忌之心,反其道而行之,暗中示意己派官員附和,就連燕平也上了一道摺子擁立裴循,這下好了,眾口鑠金,裴循這位中宮嫡子已然是呼風喚雨,等裴循當上太子,朝臣眼裡還有皇帝嗎?
裴循立在大殿正中露出冷笑。
此舉果然激起皇帝反感,恰在這時,秦王跳出來反對,
「十二弟腿傷剛好不久,長途跋涉不利於恢復,不若還是兒臣代父皇出巡。」
讓秦王去是不可能的,皇帝神色懶懶順驢下坡,「你說的不無道理,循兒還是在京養傷為要,這樣吧....」皇帝粗糲的手指在蟠龍寶座上敲了敲,目光最後落在荀允和身上,
「荀卿乃百官之首,你替朕前往泰山,給朕,給天下子民,給大晉社稷祭祀祈福。」
就這樣,荀允和被派遣出京,裴沐珩不得機會與他細談章老爺子的事,只得按下不表。
心裡生著悶氣,又怎麼願意回府。
裴沐珩這一夜也歇在官署區。
徐雲棲不是沒關注裴沐珩的動向,到了下衙的時辰便遣陳嬤嬤去前院問,大約薄暮冥冥時,陳嬤嬤灰頭土臉回來了,眼神晦暗看著她,
「爺今日不回來了。」
徐雲棲倒也沒多想,畢竟裴沐珩時常不回府。
到了第三日便是十月初十,王府有規矩,逢十便在錦和堂用晚膳。
這一日裴沐珩大多是不會落下的。
徐雲棲早早抵達錦和堂,時不時往門口張望兩眼,平日裴沐珊在府上,家宴甚是熱鬧,如今她一走,顯得冷清不少,裴沐蘭性子內斂,李萱妍懷著孕怕勾出熙王妃傷心事也不敢吱聲,謝氏向來穩重,徐雲棲就更不用說了,一家人坐著便顯得有些鴉雀無聲了。
碰巧管家這會兒進來稟道,說是裴沐珩有公務不能回府,熙王妃面上的興致越發寡淡了。
她百無聊賴攪動著筷子,時不時往徐雲棲覷上兩眼。
忍了許久,宴後,熙王妃還是把徐雲棲留下了。
這應該是婆媳倆自成婚後第一次私下交談。
熙王妃面色還是和善的,「雲棲呀,近來身子養得可好?那燕窩可日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