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效率高,跟樊媽媽開了一個小會之後,就擬定了賓客的名單。
至於皇后特意點名的如意夫人和鄧夫人,自然也在名單之內。
錦書叫紫衣查過如意夫人,也知曉皇后安排她們相見的用心。
她看了名單之後,若有所思地道:「鄧夫人是否知道,如意就是當日沒瞧上鄧尚書的侍女呢?」
「肯定不知啊,鄧尚書也不知道。」紫衣是打探得清清楚楚,「當年都沒到談婚論嫁的地步,只不過是皇后娘娘觀察過他,覺得他合適,便叫了天恩學院的老先生去問問。」
紫衣說著,又側頭想了想,「但是,鄧尚書是真不知道麼?覺得不可能啊,那會兒是適婚年紀,且是自己先生問媒的,最後這事不了了之,他能不打聽打聽?」
讀書人年少氣盛,自己雖貧寒卻也是秀才,願意娶丫鬟,最終這事也沒成,定會問個明白吧?
所以,鄧大人應該是知道那個丫鬟是嫌棄了他。
錦書看著紫衣,莫名就有一種欣慰的感覺。
這丫頭開始動腦子了。
武夫動腦子,不得了。
她笑盈盈地道:「去把郭先生請來。」
紫衣眸子一亮,看樣子有故事看了。
郭先生去了小書房見王妃,一聽王妃說了某位二品大員與丫鬟的往事,他心裡就有數了。
他笑著拱手道:「王妃明日請看小報。」
錦書道:「除了此事,咱們這邊的小動作可以相對多一些,最好是叫人瞧得眼花繚亂,胡亂猜測。」
郭先生知道王妃是要轉移那些盯著暢慶園的視線,道:「明白。」
錦書覺得與兩位先生說話,實在省事,不需要解釋,他們便知道怎麼做。
而且,做得十分周全。
作為主母,她關心了一二句,「身體都好了麼?」
郭先生眸色一暖,「不礙事了,王妃有心。」
「腿腳註意些莫要受寒,如今還算不得大熱天氣。」
「是!」
郭先生拱手出去,瞧著外頭的晴天太陽,要不,年俸降點?
但算了,王妃不重視錢財,降年俸高興的是敏先生,不是王妃。
翌日,小報又一次賣爆了。
郭先生以第一人稱,寫出當年他還是秀才時,學院先生為他說一門親事,是一名世家裡頭的丫鬟。
結果,丫鬟嫌棄他貧寒,沒靠山,難有前途,拒絕了,還說了一些比較難聽的話。
他當年大受打擊,差點一蹶不振。
後來經恩師保媒,娶了如今的妻子,妻子出身書香門第,知書達理,賢良淑德。
娶妻之後,他科舉得勝進了仕途,且一路青雲至上,後來已經是朝廷要員。
再回頭看當年的事,他感嘆,謝謝當日丫鬟不嫁之恩。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爆,有四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