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人要麼是足夠聰明,知道對皇帝和臣子這段世俗所不能容忍的關係閉口不談;要麼是足夠優秀,優秀到沈宰輔覺得你可以為朝野為黎民做出貢獻,才會去勸陛下刀下留人,讓你好好地活下去。
在這其中兩樣都占的,也有一人——段久。
段久幼時家貧,上京趕考時連一銅錢的饅頭都買不起,縮在橋洞底下與乞丐同食,風餐露宿。可那一年朝野黑暗,官商勾結,老皇帝垂暮滿腦昏庸,科場更是一灘污泥。
家境殷實者尚且需要卑躬屈膝,成箱成箱的金銀珠寶文玩古畫送去討主考官歡心,才能勉強獲得末尾的官位,更何況是段久這種沒錢沒勢窮鄉僻壤里出來的窮苦書生。
他落榜了,理所應當。
但旁人能付得起失敗的代價,段久付不起。他餓的發暈,看完榜單之後坐在地上站都站不起來。沒人知道這位後來人人交口稱讚的名臣,此時家中還有一個需要治病的母親,一對嗷嗷待哺的弟妹。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那一天的段久離死亡真的只差一步。
但幸好……他還差那一步,因為他等到了閒來無事出宮為梁宴採買書具的沈棄。
那時候沈棄還不是權傾朝野的宰輔,梁宴也還只是一個在宮裡藏著鋒芒的不受寵皇子。沒人知道這個朝代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也沒人能料想到下一朝的君主會由眼前這個人一手鑄就。
但沈棄給了他一碗粥。
給了即將瀕死的段久一碗粥。
段久狼吞虎咽地往嘴裡灌粥的時候,沈棄翻看了一下段久手裡捏著的策論,然後他說:
「給你兩條路,一條是拿著這十兩銀子好好活下去,天高任鳥飛,別在這一條路上送死。第二條是……」
沈棄扔給段久一塊絹布,站起身來拍了拍塵土,轉身揚手道:「把臉擦乾淨跟上我,從此你就是我座下謀士,若他日皓月懸空、朝野清明,你便會是這大梁的中流砥柱。」
段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二條路。
後來他才知道,沈棄是個亡命徒,他背著深仇血恨,是一個連自己命都不敢確定保得住的人,是朝野上下、甚至民間鄉野都臭名昭著的諂媚主上的奸臣。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偏偏救了很多人的命,給了無數寒門子弟施展拳腳建功揚名的機遇。
一碗粥換一個忠心的謀士,換一個滿腹文韜武略的能臣。
沈棄後來總打趣他,說天底下再沒有如此划算的買賣。問他後不後悔,若是當年拿著這十兩銀子回鄉,等來年改朝換代了再來考,也依舊是高中榜首的狀元,而不需要搭上一條謀權篡位的賊船,把自己的性命與他綁在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