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林霽予的都有。畢竟已經千禧後十年,年輕小孩對世界的了解更趨於扁平和複雜。最多的評價當然是膚淺暴發戶,比較邪門的則說她是被包養的女大學生。
宋倪對各種論調嗤之以鼻。兩個人實在差太多,堪稱南轅北轍,宋倪完全不嫉妒林霽予,只是理所當然地輕視她。
這種輕視一視同仁,也包括在背後八卦林霽予的人。說到底她們的關注點很一致,共享被消費主義侵蝕的大腦。唯一的區別在於,林霽予有,而其他人沒有。
宋倪真正的想法是,那四萬億,原來是以這樣的方式流到了一些人手裡,變成了他們能夠展示出來,亦或完全隱藏起來的財富與特權。
宋倪,以及宋倪的這些同學們,只是北京的圍觀者。《另一個北京》里展現出的北京,如果是更暗的 B 面,那林霽予所代表的,應該就是刺眼的 A 面了。
宋倪本以為自己和林霽予所代表的 A 面人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
直到某天晚上,她從校外回來,看見正在拎著一大堆印著某個餐廳 logo 的包裝袋,艱難往垃圾桶旁邊挪動過的林霽予。
9 月過半,季謁剛升大二,正忙著準備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大賽的決賽。不算導師,團隊一共 9 人,大二大三的學生都有,橫跨三個專業,由季謁帶領著參賽。
開學到現在,季謁晚飯後的所有時間都用在了這裡。為此,他放棄了網際網路+和國賽,主攻這個實操性最強的民間賽事。因為最高獎金有 20 萬。
季謁很缺錢。稍微跟他熟悉了就很輕易會發現這件事。貧窮很難隱藏,季謁在自尊心強烈到甚至會刺傷自己的青春期,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再也沒起過半分遮掩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做對了,因為他表現出的坦蕩樂觀反而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但他自己接受,不代表別人可以把他的貧窮當成軟肋,試圖通過猛攻這一點來拿捏他。
在遇見林霽予的初期,季謁完全沒想過自己會跟她在一起,從她那裡獲得好處。他只覺得厭煩。
所以,當林霽予兩手拎滿裝著食物的打包袋,敲開了教室的門,季謁幾乎連笑容都掛不住了。
包裝袋上印著一家貴价烤鴨店的名字。那時還根本沒有遍布全城的外賣平台,顯然是她自己去店裡打包回來的。
也不知道她怎麼打聽到自己在這裡,林霽予把東西在門口一放,多一步路都不再走,不客氣地招呼著:「我請大家吃夜宵啊!車裡還有呢,我一個人拿不過來,再來兩個人跟我去拿一趟吧。」
說完,看著季謁,面露得意,似乎覺得自己做得特別上道。
季謁並不知道這家店的具體價格,還是團隊成員在旁邊打趣:「這可是大董,比全聚德還貴呢,跟著季謁有口福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