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南乙想起前幾天語文課上的命題作文——我的父親。他一向不擅長寫作,但那篇偏偏得了高分。老師讓他當眾朗讀,他彆扭地快速讀完坐下,同桌投來羨慕的目光。
「原來你爸爸是同聲傳譯啊,好厲害!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開會的時候給外國人翻譯,特酷!」
走廊的消毒水味刺激著他的鼻腔,酸澀難忍。
求醫這事一直是這個家庭的一個坎,從沒順利過。
術後,父親感染了嚴重的併發症,植入失敗,而自體耳蝸也完全被破壞,徹底耳聾,幾次補救、治療,仍舊無可挽回。
他偶爾還會去看之前父親參會的工作視頻。那時的他身著正裝,專業、自信,和如今在小麵館里沉默煮麵的中年人判若兩人。
北京,港城,北京,7歲,14歲,18歲。在城市與城市的周轉間,時間和時間的覆寫下,這個家庭被磋磨到只剩一根尖刺,孤獨地閃著寒光。
「別這麼大壓力,反正咱們現在也挺好的。」
徐盈的話將思緒拉回現實。
[是啊,就隨便試試吧。]
他笑了,點頭說好。
只有在父母面前,他才會從尖刺變回小孩。
想到南乙就要去比賽,徐盈忍不住囑咐:「去了那邊多交點朋友,都是玩音樂的孩子,應該也會有很多共同話題吧。名次不重要,凡事盡興最重要。」
說完她停下來,笑眼盈盈,撫摸著南乙的手臂,「反正在爸爸媽媽心裡,你永遠都是最好的孩子。」
南乙沒說話,抱了抱母親,父親站在一旁背著手微笑,他並沒能聽見母子二人的談話,但也讀懂一些唇語,因此也打了一句手語。
[不求第一,開心就好。]
這本就是他名字的來由。
聽母親說,生他之前,爸媽就已經準備了好幾頁紙的名字,可挑來挑去反而選不出來。
生產完,外婆在醫院裡陪著媽媽,同住一個病房的產婦也剛生完孩子,公婆操心雞娃,說是已經在海淀黃莊挑了個厲害的早教月嫂,從小培養孩子雙語。
「要爭當人中龍鳳,可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外婆聽完,說要下去遛彎,回來時捏了張紙,上面寫了倆字,說是在樓下想好的名字。
「南乙?」
外婆是語文老師,字寫得漂亮,說話也有條理:「你記得小時候,最喜歡讓我給你讀什麼書嗎?」
「水滸,我最喜歡燕青了。」
外婆笑了,「是啊,燕青經常自稱『小乙』,這是古代年輕男性排第一的俗稱。這個寶寶也是你們倆的第一個孩子,也是一個小乙。甲乙丙丁,乙字本身又指代第二。所以啊,到底是第一還是第二,一點也不重要,咱家孩子不用拔尖兒,想做什麼做什麼,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