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
「還有,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年底的分紅,是不是也能拿多一點」
「你們是願意把著這點權利,分完這一次的錢之後就過回以後的窮日子,還是把這點權利讓出去,以後卻能過上每個月都有錢拿,年底還有分紅的好日子你們自己選」
這還要選嗎當然是選有錢拿的好日子呀。
以前窮得啃樹幹的苦日子,他們是再也不想過了。
最後大隊長自己也把廠長的位置給辭了,將位置讓給謝俞,表示自己對謝俞的信任和支持。
謝俞倒是沒想過要把大隊長踢出局,畢竟如果沒有大隊長的支持,他也不可能真將竹編廠辦起來。
謝俞說「雖然說大隊部將竹編廠的管理權徹底的下放給我了,但它依舊是大隊的集體財產,除了工廠的管理,思想方面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隊長你不當廠長可以,你來當書記吧。」
這也行吧。
最後大隊長就擔任了竹編廠的書記。
兩人的工資是整個竹編廠最高的,一個月工資是 15 塊錢。
還有會計,也依舊兼職擔任竹編廠的會計,一個月有 8 塊錢工資。
別看十五塊錢少,跟別的廠長比起來相差太大,但實際上已經不低了。
畢竟這竹編廠沒有國家的財政補貼,只有剛剛賺回來的幾百塊錢,如果一下子就給大幾十上百塊的工資,這幾百塊錢都不夠發幾個月工資的。
至於其他正式員工,謝俞決定先招六人。
這六人里有兩個是專門負責編織的,這兩人要手藝最好的,謝俞讓他們編織什麼就編織什麼,一人是負責高溫碳化爐的,但平時沒什麼事的時候,要去別的部門幫忙。剩下人主要是負責收竹子,切割竹片和給竹片鑽孔等工作的。
這點兒人數到了旺季肯定是支棱不開的,但如果招收太多人,淡季的工資也發不起,倒不如先招少一些人,如果真到了旺季支棱不開,再在村里招收臨時工就可以了。
謝俞和大隊長作為竹編廠的最高領導,兩人商議過後就把對此沒有意見,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來,然後開始制定首批錄取的工人名單。
首先要參考的便是之前兩個月的表現,兩個編織工人好選,謝俞選的是編織技術最好的,思想也最靈活的,因為他不僅僅是要編織玉涼蓆,他還想發展一些別的產品,這就要求編織工人的靈活性,最好是謝俞讓他們編織什麼都能夠編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