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康熙想卸磨杀驴,利用撤藩的事逼反本王,置我吴家于死地?”吴三桂也不是没有考虑这些,但是他一直怀疑,康熙现在不过是个16、7岁的少年,行事不该那么老辣生硬才是。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康熙正是这么做的。
“属下以为正是这样!”刘玄初说得很坚决:“属下认为,世子说言不虚,康熙的确掌握着一支我们还不了解的,作战能力远胜于火器营的全火器部队,从世子发回的秋操情况可以看出,这只全火器的部队战斗能力非常凶悍,即使不能以一当百,但以一当十应该是不在话下的。虽然王爷手下兵多将广,但是若是对上了康熙的这支全火器部队,即使胜了也是惨胜,若这个时候康熙的八旗兵再抽出两湖兵马和水师乘虚而入,则王爷断无战胜的可能,到了那个时候……”刘玄初没再往下说了,他相信,就算不说吴三桂也清楚得很。
“嘶……”吴三桂倒吸了一口凉气,刘玄初说的秋操的是他知道,也正好解释康熙匆忙动手的原因。
“这么说来,这藩是撤定了?”吴三桂心里不舒服了起来。当初分封藩王的时候,大清可是说得好好的,自己这个亲王世袭罔替,封地恒古不变,这才安稳了几年?康熙个小毛孩子刚刚掌了权,就开始动起撤藩的念头来了。
刘玄初摇了摇头:“也不尽然,若是康熙再迟几年动手,属下会毫不犹豫的劝王爷上折子请撤,找个安稳点的地方好好当个太平王爷。相信凭王爷的功劳和当年大清皇帝的承诺,只要王爷手里没有了兵,这个爵位想来还是稳的。但如今康熙太过急躁,动手的时间太早,若是好好的筹谋一下,说不定还是一次机会!”
吴三桂也不傻,不但顶着亲王的头衔,手里掌握几十万大军,封地之内他就是皇帝,如果就这么让吴三桂抛弃这一切,只留下个亲王的头衔,任谁也是不愿意的。现在听刘玄初的口气若是能好好操作一番搞不好还能挣到便宜,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问道:“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