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秦家养之前三大两小羊羊的好,乡啬夫很满意,很痛快的就挑了最健壮的三头母羊两头公羊给秦家,并传授经验,可以让母羊岔开时间受孕,这样,他们家就可以全年都喝上羊乳了。
秦大母深以为然,就超出计划之外的牵了五头羊两头小羊羔回家。
秦鱼:大母,你要是再现代,一定是冲动消费经不起商家推销的那种商家最爱的消费者。
第三年,连第一年牵回家的小羊羔都怀孕生小羊羔了,这个时候,家里居然有六头母羊同时产奶,羊群更是扩展到十六头,羊奶早就多的喝不完了,只好赏赐给奴仆们。
等到第四年,家里建的羊圈已经挤不下了,只好让奴仆在西乡小吏的指导下在外头空地专门建羊圈,好对羊群进行大规模养殖。
家里的羊奶多的喝不完,虽然可以赏赐奴仆,但他们家日日赏赐奴仆珍贵的羊奶也不是个事,先秦阶级分明,主是主,仆是仆,你要是官至相位爵制彻候家里养多少门客对下面人多么好都是你这个做主家的仁善,可以搏一个仁厚的名声,但秦家一个小小的五口之家,家里有偌多的奴仆也就罢了,你再将奴仆的伙食做的比周围百姓之家的黔首们吃的都好,就有些打人家的脸了。人家当面不说什么,但邻里之间相处起来,味道可就变了。
在秦国,邻里之间可是有担保,有连坐的,邻里问题,一定大意不得,秦家大母尤其注意这一点。
就像之前,秦鱼折腾出发面馒头之后,秦家大母特意找里典算了一个大吉大利的喜庆日子,把他们家所在编户西乡蒿里连里典在内的其余十七户人家都请到自家家里,特地设宴请邻里们吃大
馒头,还亲自带妇人们去看发好的面团,让厨子当场演示如何筛面,如何和面团,如何揉面团,如何醒面,如何揉馒头,如何上锅蒸馒头,总之,整个做馒头的过程,都给邻里们演示的明明白白。
秦大母亲近邻里的亲和态度是光明正大的摆出来了,宴会非常成功——其实就是大家就着咸菜丝一边站着吃馒头一边围观厨子蒸馒头的全过程——走的时候还一家送了一团记字做发酵的面引子,总之就是宾主尽欢。
至于到底能有几家吃得起这样的馒头,那就不是秦大母管的着的了。
过了一个多月之后,里典特地带着县里有名望的宿老们上门,给秦家送来了县里的奖赏,五匹素绢和一石稻米,还有县令的亲笔嘉奖文书,夸奖秦家是一个温善勤劳的百姓云云。
整个过程有同一个里的其他十七户人家来捧场,整个嘉奖的过程热闹又喜庆,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就好似自己家里受到了奖赏一样,更没有一个人说酸话,都说秦大母仁善慈和,是乡里众妇人的典范等等。
总之,在西乡众里之间,秦大母把秦家的名声经营大的极好,她就更不会在奴仆身上冒险,偶尔赏赐是仁善,天天赏赐就让人侧目了,容易让人说三道四。
多余的羊奶倒是可以拿去卖,但秦人做商贾事,可是要缴税的。他们家并不是缴不起这点子税,但一旦开了这个头,县乡里文书上就会记上这么一笔,在秦大母的思想里,商贾是低贱的人才会去操持的事,她们家如今安稳富足,她并不想去沾商贾的边。
更何况,因为控制母羊怀孕的时间和数量,其实家里的羊乳也没多到可以开店拿去天天卖的程度。